开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效能监察暨目标考核工作由市审改领导小组组织,并成立由领导小组成员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及邀请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的若干小组进行检查考核。具体安排和协调由市审改办和市监察局负责,结果由市审改办和市监察局汇总。
五、相关要求
(一)认真对待,做好自查。这次效能监察和目标考核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为保证我市深化审改各项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被检查考核单位和各检查考核小组尤其是主要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敷衍了事,不搞走过场。
(二)加强配合,实事求是。检查考核小组和各被检查考核单位在检查考核中要树立共同目标观念,合理安排,互相配合。检查考核小组开展工作要严肃认真,注意方法,查找问题有根有据,提出批评客观公正,对策建议清晰有力;被检查考核单位要敢于披露问题,找差距,对存在的不足不遮掩,对困难不回避。
(三)讲究实效,注重整改。要把本次效能监察和目标考核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深化审改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切实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各项工作要抓实抓细。各被检查考核单位要着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四)各方联动,积极支持。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本次工作,积极做好相关工作,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优势,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对好的经验和做法给予表扬,对个别进度迟缓,成效不明显,甚至抵制、拖延的行为给予公开批评。
附件:1.效能监察暨目标考核自评表
2.自查单位名单
附件1: 效能监察暨目标考核自评表
(共性目标:100分) 部门:
┌──┬──┬─────┬───────────────────────┬─────┬─────┐
│考核│序号│工作任务 │ 工作要求 │ 考核分值│ 自评分 │
│内容│ │ │ ├──┬──┼──┬──┤
│ │ │ │ │单项│小计│单项│小计│
├──┼──┼─────┼───────────────────────┼──┼──┼──┤ │
│ │ │ │把深化审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部门党政│2 │ │ │ │
│ │ │ │一把手负总责的内部工作责任制,并有明确的分管领│ │ │ │ │
│ │ │ │导。 │ │ │ │ │
│ │ │ ├───────────────────────┼──┤ ├──┤ │
│ │1 │认识充分,│能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职责意识、创新意│2 │ │ │ │
│ │ │领导重视,│识,工作主动、积极,能坚定地推进改革。能及时与│ │ │ │ │
│ │ │机构落实 │审改工作机构衔接,及时反馈信息,定期公开和报告│ │ │ │ │
│推 │ │ │审批权力的行使情况。 │ │ │ │ │
│进 │ │ ├───────────────────────┼──┤ ├──┤ │
│机 │ │ │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或指定职能处室承担日常工作。 │1 │ │ │ │
│制 ├──┼─────┼───────────────────────┼──┤10 ├──┤ │
│ │2 │制订各项具│按照规定制式,分类制订保留事项的审批规范和内部│2 │ │ │ │
│ │ │体的配套操│下作责任制、取消事项的监管措施、转为政府日常工│ │ │ │ │
│ │ │作规范 │作事项的内部工作制度、采用其它管理方式事项的相│ │ │ │ │
│ │ │ │关管理办法、职能交叉事项的运作制度,并报市审改│ │ │ │ │
│ │ │ │办审定。 │ │ │ │ │
│ ├──┼─────┼───────────────────────┼──┤ ├──┤ │
│ │3 │作风务实,│不搞形式主义,工作扎实、有序、有效。 │1 │ │ │ │
│ │ │实事求是。│ │ │ │ │ │
│ ├──┼─────┼───────────────────────┼──┤ ├──┤ │
│ │4 │保证工作进│能按要求并能提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讲效率,讲质│2 │ │ │ │
│ │ │度,提高工│量。 │ │ │ │ │
│ │ │作质量 │ │ │ │ │ │
├──┼──┼─────┼───────────────────────┼──┼──┼──┼──┤
│ │5 │取消不符合│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不致损害国家│6 │ │ │ │
│ │ │合法、 合│、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利的事项;通过市场 │ │ │ │ │
│ │ │理、有效、│机制和规范、公正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自律能够解│ │ │ │ │
│ │ │规范原则的│决的事项;通过民事赔偿或者追究其他民事责任能够│ │ │ │ │
│ │ │审批、核准│解决,并且不致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害的事项;通│ │ │ │ │
│ │ │事项 │过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实施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 │ │ │ │
│ │ │ │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不符合行政干预方式从缓│ │ │ │ │
│ │ │ │原则,设立行政审批成本过高的事项;管理目标相同│ │ │ │ │
│ │ │ │或相近,根据精简效能原则,可确定主办部门办理、│ │ │ │ │
│ │ │ │其他部门参与办理,变行政程序为部门之间工作程序│ │ │ │ │
│ │ │ │的事项;有碍公民参与合法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社│ │ │ │ │
│ │ │ │会生活的事项;为收费设立的事项。都必须取消或降│ │ │ │ │
│ │ │ │格为备案制管理。 │ │ │ │ │
│ │ │ ├───────────────────────┼──┤ ├──┤ │
│改 │ │ │保留的审批、核准事项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行政法规│3 │ │ │ │
│革 │ │ │、省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市地方性法规和市政│ │ │ │ │
│成 │ │ │府规章规定。不擅自设定或变相设定。 │ │ │ │ │
│果 │ │ ├───────────────────────┼──┤ ├──┤ │
│ │ │ │从微观管理和个案审批中解脱出来,着力点从行政审│2 │60 │ │ │
│ │ │ │批转为制订和发布规则、标准,通过严格执行规则、│ │ │ │ │
│ │ │ │标准实现监管目的。 │ │ │ │ │
│ ├──┼─────┼───────────────────────┼──┤ ├──┤ │
│ │6 │剥离不具备│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机关内部人事、财务、│4 │ │ │ │
│ │ │行政审批特│外事等事项;作出奖励决定的事项以及制定政策措施│ │ │ │ │
│ │ │征的事项 │、确定收费标准等抽象行政行为;经登记确认特定民│ │ │ │ │
│ │ │ │事权利义务关系、特定事实的事项;根据普适性标准│ │ │ │ │
│ │ │ │,按固定的法律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的事项。都必须剥│ │ │ │ │
│ │ │ │离,转为政府日常工作程序。 │ │ │ │ │
│ ├──┼─────┼───────────────────────┼──┤ ├──┤ │
│ │7 │简化保留事│按照精简效能原则,减少环节,简化程序,规范操作│2 │ │ │ │
│ │ │项审批环节│,提高效率,强化服务。 │ │ │ │ │
│ │ │以及剥离事│ │ │ │ │ │
│ │ │项的工作程│ │ │ │ │ │
│ │ │序 │ │ │ │ │ │
│ ├──┼─────┼───────────────────────┼──┤ ├──┤ │
│ │8 │加强对取消│监管制度健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责任落实到位。│3 │ │ │ │
│ │ │或实行备案│既不放任不管,不变相审批,也不能把行政职能下放│ │ │ │ │
│ │ │制管理或采│给下属事业单位进行有偿服务。 │ │ │ │ │
│ │ │取其他管理│ │ │ │ │ │
│ │ │方式事项及│ │ │ │ │ │
│ │ │审批事后的│ │ │ │ │ │
│ │ │监管 │ │ │ │ │ │
│ │ ├─────┼───────────────────────┼──┤ ├──┤ │
│ │ │ │对于采取新的行政管理方式的事项,确因替代条件不│2 │ │ │ │
│ │ │ │成熟或监管措施不完备,暂时无法实施的报市审改工│ │ │ │ │
│ │ │ │作机构汇总后另行确定实施时间。 │ │ │ │ │
│ │ │ ├───────────────────────┼──┤ ├──┤ │
│ │ │ │要采取有效的审批事后监管方式,不能一批了事,以│2 │ │ │ │
│ │ │ │批代管。 │ │ │ │ │
│ │ │ ├───────────────────────┼──┤ ├──┤ │
│ │ │ │未出现因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重│2 │ │ │ │
│ │ │ │大责任事故或者其他重大损失的情形。 │ │ │ │ │
│ ├──┼─────┼───────────────────────┼──┤ ├──┤ │
│ │ │ │履行审批手续时,要告知申请人应承担的相关义务,│5 │ │ │ │
│ │ │ │并能按规定及时受理申请,及时办理。未出现无正当│ │ │ │ │
│ │ │ │理由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不予│ │ │ │ │
│ │ │ │审批或者未在法定期限作出决定;不按规定一次性书│ │ │ │ │
│ │ │ │面告知申请人补正的全部内容的情形。 │ │ │ │ │
│ │ │ ├───────────────────────┼──┤ ├──┤ │
│ │ │ │一个内设机构受理和答复办理结果;在各类办事中心│2 │ │ │ │
│ │9 │规范审批行│集中办公的,本单位不再受理。 │ │ │ │ │
│ │ │为 ├───────────────────────┼──┤ ├──┤ │
│ │ │ │同一审批事项不在本部门重复审批。 │2 │ │ │ │
│ │ │ ├───────────────────────┼──┤ ├──┤ │
│ │ │ │实施过程中,要对部分设计不够周密的改革事项进行│2 │ │ │ │
│ │ │ │合理调整,并及时做好国务院各部委、省政府各部门│ │ │ │ │
│ │ │ │改革事项的衔接工作,建立滚动推进机制。按照新的│ │ │ │ │
│ │ │ │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废止有关文件。 │ │ │ │ │
│ │ │ ├───────────────────────┼──┤ ├──┤ │
│ │ │ │未出现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与集体投资工程│2 │ │ │ │
│ │ │ │项目建设、大宗物品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国有│ │ │ │ │
│ │ │ │资产、公共资源的配置,没有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 │ │ │ │
│ │ │ │方式,而直接作出审批决定的情形。 │ │ │ │ │
│ │ │ ├───────────────────────┼──┤ ├──┤ │
│ │ │ │未出现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人身安全等重人│2 │ │ │ │
│ │ │ │事项的行政审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严重不负│ │ │ │ │
│ │ │ │责任作出审批决定的情形。 │ │ │ │ │
│ │ │ ├───────────────────────┼──┤ ├──┤ │
│ │ │ │未出现超越职权或者违反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情节严│3 │ │ │ │
│ │ │ │重的情形。 │ │ │ │ │
│ ├──┼─────┼───────────────────────┼──┤ ├──┤ │
│ │10 │特殊及重大│对未采用招标、拍卖方式并且涉及申请人、利害关系│2 │ │ │ │
│ │ │事项积极推│人重大利益或者社会公开利益的重大事项,能积极推│ │ │ │ │
│ │ │行听证制度│行听证制度。 │ │ │ │ │
│ │ │、专家评审├───────────────────────┼──┤ ├──┤ │
│ │ │制度,试行│对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审批事项,能组织专家评│2 │ │ │ │
│ │ │“重大政策│审委员会对其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未出现没有通过│ │ │ │ │
│ │ │公开征询制│征询专家机构意见,直接作出审批决定的情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台重大政策、实施重大改革以及采取直接涉及公众│2 │ │ │ │
│ │ │ │切身利益的行政措施,事先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 │ │ │ │
│ │ │ │;出台的政策、改革方案、行政措施要通过媒体向社│ │ │ │ │
│ │ │ │会公开。 │ │ │ │ │
│ ├──┼─────┼───────────────────────┼──┤ ├──┤ │
│ │11 │实行窗口服│能按要求积极进驻各类办事中心(窗口)集中办公,为│4 │ │ │ │
│ │ │务制 │申请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 │ │ │ │
│ ├──┼─────┼───────────────────────┼──┤ ├──┤ │
│ │12 │健全内部监│所有审批事项都要制订严密的内部监督制约措施。监│2 │ │ │ │
│ │ │督机制 │督机制完善,监督内容、对象明确,各级责任主体清│ │ │ │ │
│ │ │ │晰。 │ │ │ │ │
│ │ │ ├───────────────────────┼──┤ ├──┤ │
│ │ │ │监督渠道畅通,能自觉接受行政监察和法制部门以及│2 │ │ │ │
│ │ │ │人大、司法、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 │ │ │ │
│ │ │ ├───────────────────────┼──┤ ├──┤ │
│ │ │ │能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2 │ │ │ │
├──┼──┼─────┼───────────────────────┼──┼──┼──┼──┤
│ │13 │完善政务公│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机关、审批依据、审批条件│2 │ │ │ │
│ │ │开制 │、审批期限、审批程序及申请人申请行政审批应当提│ │ │ │ │
│ │ │ │交的全部资料能全面公开。 │ │ │ │ │
│ │ │ ├───────────────────────┼──┤ ├──┤ │
│ │ │ │能采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公开栏、告知单、电子│2 │ │ │ │
│ │ │ │触摸屏、便民手册等多种形式客观公正予以公开。 │ │ │ │ │
│ ├──┼─────┼───────────────────────┼──┤ ├──┤ │
│ │14 │具有协作精│重复、交叉审批事项,主办部门、直接受理部门要负│4 │ │ │ │
│ │ │神 │责会同协办部门、非直接受理部门制订运作制度,并│ │ │ │ │
│ │ │ │能主动征求各协办部门、非直接受理部门意见,切实│ │ │ │ │
│ │ │ │负起各项责任;协办部门、非直接受理部门能讲大局│ │ │ │ │
│ │ │ │,积极配合,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 │ │ │ │
│社 ├──┼─────┼───────────────────────┼──┤ ├──┤ │
│会 │15 │提高服务质│要加强公务员队伍特别是直接承担行政审批责任公务│2 │ │ │ │
│形 │ │量 │员的培训,熟悉和掌握新的审批运作方式;能经常组│ │30 │ │ │
│象 │ │高服务质量│织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有监管方式简明有效,无频繁的现场检查等干扰监│3 │ │ │ │
│ │ │ │管对象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 │ │ │ │ │
│ │ │ ├───────────────────────┼──┤ ├──┤ │
│ │ │ │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热情、周到,以群众满意为工│2 │ │ │ │
│ │ │ │作标准。 │ │ │ │ │
│ │ │ ├───────────────────────┼──┤ ├──┤ │
│ │ │ │在各类办事中心(窗口)集中办公,形象良好,力量配│4 │ │ │ │
│ │ │ │备强,授权充分,办事流程简化。 │ │ │ │ │
│ ├──┼─────┼───────────────────────┼──┤ ├──┤ │
│ │16 │保证廉洁行│未出现接受审批申请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贿赂的情│3 │ │ │ │
│ │ │政 │形。 │ │ │ │ │
│ │ │ ├───────────────────────┼──┤ ├──┤ │
│ │ │ │未出现不履行法定的行政审批职责严重侵害审批申请│2 │ │ │ │
│ │ │ │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 │ │ │ │ │
│ ├──┼─────┼───────────────────────┼──┤ ├──┤ │
│ │17 │实行承诺服│严格按向社会作小公开承诺的审批期限、审批方式、│3 │ │ │ │
│ │ │务 │审批程序、审批条件等办理,并努力提高提前办结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出现违反规定擅自收费或不按规定标准收费的情形│3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