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对于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统筹考虑,切实提高我区应急机制和处置能力建设,努力形成一套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
社会管理机制是应急机制建设的基础。各职能部门在公共卫生建设和以防治“非典”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必须承担起对社会自身无法处理或难以解决的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职责,制定工作预案,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预防和应对重大事件,保障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注意强化各种社会管理机制之间的衔接,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五、加强重点地区及部位监控,落实“非典”防治技术措施
严格落实农村牧区各项“非典”防控措施,建立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组织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重点加强外来人员包括返乡民工、学生、经商等人员和流动人口的监测,作到早发现,早报告。以防治“非典”疫情为契机,在农村牧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农牧民健康教育,广泛开展“除陋习、讲文明、讲科学、树新风”活动,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移风易俗,婚嫁丧葬不大操大办,不集体聚餐。
城市社区是今后一个时期有效防控“非典”疫情重点区域,要继续实行属地政府负主要责任,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依托的防控工作领导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强化社区公共卫生管理,落实街道、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综合治理责任制,清除卫生死角,确保社区优良卫生环境。从建立长效机制出发,排除发生疫病的各种隐患,严禁在居民住宅楼底层开设商铺,避免因上下水管道、排气孔共同享用而引发的交叉感染。对已经在底层开设商铺的居民住宅楼,要有计划地进行整改;过渡时期,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文化、卫生、环保等部门配合,重点整治并清除住宅楼底层开设的小餐馆、小酒吧、小歌厅、小茶吧、小网吧等“五小”场所,杜绝因空间小、人员聚集多、滞留时间长、通风条件差、污染程度高等因素导致“非典”等传染病的发生及暴发流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