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和推动“菜篮子”生产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调整。城市郊区的“菜篮子”产品基地要提高设施化生产水平,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将“菜篮子”基地建设与发展都市农业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展示、新技术研究应用基地;农(牧)区基地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菜则菜,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菜篮子”产品的储藏、保鲜和加工,提高“菜篮子”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严格按照有关进口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努力扩大优质、特色和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菜篮子”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进出口产品要实施有效检验检疫。完善进口“菜篮子”产品的检验检疫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进口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企业的注册登记,严防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确保我国生物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加大“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新型的“菜篮子”产品流通体系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贸市场为依托,以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直供直销等新型流通方式为发展方向的多种所有制共存的“菜篮子”产品流通体系。各地要抓住国家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批发市场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通过改建、扩建完善我省大中城市骨干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的功能,建立一批集散面广、交易量大、功能齐全、交易规范的中心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要逐步消灭马路市场和露天市场。
积极探索新型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便民连锁、便民超市,建立面向社会集批发、加工、包装和储运为一体的配送中心。各市在社区建设中,要把建设无公害“菜篮子”产品专销区、营销网点列入规划。要扶持“菜篮子”产品规模化基地与消费市场之间开展直挂、直送、直销服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严厉打击经销质量安全不合格和假冒伪劣“菜篮子”产品的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欺行霸市现象,解决好流通环节中重复收费和地区封锁问题。
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无公害“菜篮子”产品产销和技术信息服务。各级新闻媒体要经常宣传与城乡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菜篮子”工作动态,反映群众对“菜篮子”工作的要求。市、县、区政府网要设立“菜篮子”专栏,陕西农业网要开设“菜篮子”市场信息网,有关网站要开设“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服务专页。信息网络要加快向乡镇、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延伸,及时传播省内外“菜篮子”产品最新的市场供求和技术信息,搞好产品供求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引导“菜篮子”产品的区域间和产销之间的衔接,引导生产结构的调整。
五、完善政策扶持,强化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