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医务人员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内设部门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准入。
4、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卫生队伍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开展城市技术人才支援农村基层卫生,实行对口支援、无偿服务和巡回医疗制度,缔结帮扶对子,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三、资金管理办法
1、市农村卫生网络建设资金应专项用于郊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分站及镇街卫生院的项目建设。
2、市级专项资金由各郊县卫生局、财政局根据本地区整体规划和资金需求计划提出申请,在每年10月底前上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卫生局根据“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各郊县农村卫生网络现状及财力状况审核后,纳入下年度财政预算。
3、郊县筹集的农村卫生网络建设资金应纳入郊县“财政社保资金专户”,单独建帐进行核算,市级补助资金根据郊县资金到位情况及时拨付。设备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4、各郊县财政、卫生部门应相互配合,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市财政局、卫生局要组织对各区县市级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检查验收
1、各郊县每年10月份前要完成当年的农村卫生网络建设任务,并将当年工作完成情况报市卫生局。
2、市卫生局每年11月份组织检查农村卫生网络建设资金配套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并将检查综合材料报市农村八件实事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村八件实事实施意见
(村级公路水泥化)
一、目标任务
以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公路路面水泥化建设。到2004年,完成水泥化道路建设1953.3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其中2003年完成1175.5公里,2004年完成777.8公里。2005年所有镇实现通二级公路,完成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建设667.8公里。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村级公路水泥化建设实行郊县政府负责制,市交通部门负责做好检查、指导及服务工作。
2、科学规划,保证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协调进行。紧密结合我市“两个率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规划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为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规划基础。
3、突出前期,合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按照规划逐项逐条实施,切实把建设计划落到实处。原则上通村公路还没有灰黑达标的镇街,不安排通自然村和通组道路建设的补助计划。
4、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继续采取指导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紧密依靠郊县和镇街政府,充分发挥各郊县交通部门行业管理的作用,加强指导和服务,督促郊县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现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5、多渠道融资,建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新机制。采取“民需民办、民办公助、民工建勤”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多种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建设。
6、合理分配,促进全市农村公路均衡发展。坚持“合理分配、重点帮困”原则,有重点的对边远地区交通建设发展给予资金补助政策的倾斜,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村公路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