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计委《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争创精品名牌,大力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 4、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和种植、研发、生产、经营规范标准要求,加快认证步伐,形成从药材种植到药品进入市场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5、坚持开放式开发原则。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把区域内外各自为战的无序竞争和生产力整合起来,促进中药产业规范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结合陕南实际,灵活发展研发在外、生产在内;种植在内、销售市场在外;两头(研发、深加工)在外、中间(种植、初加工)在内等多种区域分工生产经营方式,构建开放式、跨区域、国际化的中药产业。
 6、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野生品种的人工栽培研究,做到中药材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 按照省委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规划建议要求,陕南中药产业发展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3年至2006年)为做大做强陕南中药产业全面打好基础。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和营销的规范化、标准化步伐,使陕南成为全国中药材资源开发的热点地区,巩固提升陕西的中药材种植大省地位。2006年,中药产业增加值预期达到50亿元,占陕南GDP比重为10%。
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2010年)中药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中药产业成为陕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陕南成为国家重点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药源基地和中药材加工基地,陕西成为全国的中药强省。2010年,中药产业增加值预期达到100亿元,占陕南GDP比重为15%。
 第三阶段:稳步提高阶段(2011年至2020年)基本完成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使陕南的中药优势资源得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开发,建成中国西部药谷。以中药产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带达到相当规模,带动陕南经济全面振兴。2020年,中药产业增加值预期达到300亿元,占陕南GDP比重为20%左右。

第三部分 发展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优化区域布局,加强规范化药源基地建设 
 1、高标准地建设一批中药材生产基地。按照中药材种植(养殖)标准规范,抓好丹参、山茱萸、绞股蓝、黄姜、秦艽5个国家级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使其尽快取得GAP国家认证,发挥其在药源基地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选择天麻、猪苓、党参、杜仲、葛根、西洋参、黄芩、柴胡、附子、红豆杉等10个品种,建设省级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010年争取取得GAP国家认证。同时,建设5个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10个上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县和一批标准化GAP种植示范区。积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产地地道、历史悠久的连翘、金银花、桔梗、银杏、元胡、全蝎、林麝等中药材大面积推广种植,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竞争优势。2006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中药材预期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