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计委《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发展基础 
 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秦岭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方分界线,秦巴山区地处南北方植物的交汇带。区内多样性气候、复杂地形地貌和多种土壤类型为各种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大部分地区依然保持着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自然风貌,大气、水体、土壤中的化学污染很少。上述特殊的自然条件,使陕南成为我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陕南现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000余种,其中《中国药典》收列的主要品种达580多种,常年收购经营的中药材40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多种。
 2、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加工初具规模。秦汉药材对我国和世界医药学有巨大的贡献和影响。战国时神医扁鹊隐居秦巴山区为民采药治病,人称“医圣”,逝于汉中城固。唐代“药王”孙思邈深入秦岭发掘药物,著有《千金翼方》,为唐代颁布的世界最早的“药典”《唐本草》奠定了基础。秦巴山区大多数群众都有较为成熟的中药材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经验。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中药材专业种植大户,自主成立了种植协会,自发形成了中药材市场。2001年,陕南人工种植中药材已达400多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安康的黄姜、绞股蓝、葛根,汉中的天麻、杜仲、猪苓、西洋参,商洛的丹参、黄姜、山茱萸、柴胡等中药材已经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中,旬阳县、白河县的黄姜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亩,被誉为“中国黄姜之乡”;略阳县的猪苓资源占全国总量的1/3,天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杜仲资源占全国总量的1/8,是全国最大的杜仲基地县,被誉为“杜仲之乡”。
 陕南现有中药制药企业30多家,取得国家批准药号的有300多种,医药中间体加工企业20多家,分别从事黄姜、绞股蓝、天麻、杜仲、丹参、葛根、虎仗、红豆杉等多种药材有效组份的提取、提纯。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及化工等工业原料企业约30余家,产品达100余种。目前已形成黄姜、天麻、绞股蓝、杜仲、葛根、丹参等中药加工链条或者系列加工产品。其中,安康北医大药物研究院研究开发的“绞股蓝总甙”被批准为国家第一个二类新药。镇坪葛根素原料药厂主要产品——国家四类新药葛根素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以上。汉王药业研究开发的“天麻定眩片”、“舒胆片”已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商洛市的陕西盘龙制药有限公司、陕西必康制药有限公司、陕西香菊制药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GMP认证,销售收入连年猛增,经营效益显著上升,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此外,中药技术研发也具有较高水平,天麻、猪苓、杜仲、西洋参、丹参、绞股蓝等品种的种植生产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 3、陕南已具备加快资源开发的基本支撑条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方针以来,陕南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一大批重大骨干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高等教育、职业和专业技术教育、技术研发机构有了长足发展。陕南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加快中药材资源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很高。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