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 本市供热期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15日。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提前做好供热准备工作。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可提前或推后供热,由市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但总供热期不变。
供热期内,除不可抗力原因外,供热单位应当保证居民用户的室内温度达到摄氏16℃以上;非居民用户的室内温度执行国家规范标准或由供、用热双方在供用热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三条 供热设施的管理、维修和养护,以产权划分。属供热单位的,由供热单位负责;属用户的,由产权单位或产权人负责。
供热设施在保修期和试运行期间发生故障的,维修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 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和锅炉供热系统的更新、改造费用,由产权人承担。
第二十五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计量器具,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按量结算。
第二十六条 供热期间,供热单位岗位人员应当24小时值班。
供热设备、设施发生故障的,除不可抗力原因外,供热单位应当按以下规定及时抢救,热用户应当给予协助和配合:
(一)小修在24小时以内;
(二)大、中修在72小时以内。
第二十七条 供热单位应当做到:
(一)在不同朝向、不同层次的热用户设立测温点,测温点要按距离热源远、中、近分设;
(二)定期测温做到有记录,有热用户签字;
(三)及时处理热用户反映的问题;
(四)定期对供热系统进行检查,及时处理供热隐患。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坏和擅自拆除、移动、改建管网设施、阀门、仪表、地沟、阀门井及其他设备;
(二)在供热管网、阀门井、地沟上进行建筑或堆放物品;
(三)向阀门井、地沟内排放雨水、污水或者倾倒垃圾、残液;
(四)利用管网、管支架悬挂标牌、拴牲畜;
(五)在供热主管网及附属设施外缘1.5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或构筑物,挖掘、钻探、打桩、爆破,植树、埋设线杆;
(六)其他影响供热管网和设施安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