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时,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第三节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四十七条 (现场调查)
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市和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及时到达现场,调查核实食物中毒情况,对食物中毒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中毒病人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采样检验。
市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工作。
第四十八条 (临时控制措施)
市和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生产工具及其容器;
(三)封存被污染的、与食物中毒事件相关的生产经营场所;
(四)责令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第四十九条 (有关部门职责)
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公安、农业、商业、水务、教育、食品药品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确定的职责,负责或者协助做好相关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十条 (食物中毒发生单位的义务)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食用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二)协助医疗机构救治中毒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容器;
(四)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并负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第五十一条 (食物中毒肇事单位义务)
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其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二)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三)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其他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四)执行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
第四节 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五十二条 (现场调查)
职业中毒事件发生后,市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及时到达现场,调查核实职业中毒情况,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调查,对生产作业环境进行现场侦检和评估,并确定影响范围和程度,为现场处置和中毒病人的医疗救治提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