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建立由市和区县医疗救护机构、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他有关单位组成的应急医疗救治网络。
医疗救护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保证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致伤人员的现场救治、及时转运和有效治疗。
第十七条 (社会教育)
市和区县卫生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教育计划,对社会公众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教育。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相关的社会教育。
第三章 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八条 (报告责任人)
本市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责任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单位、肇事单位以及其他与公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或者单位,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责任人。
第十九条 (报告流程和时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按照下列要求执行:
报告责任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区县卫生局报告,并同时报告市卫生局;
区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核实情况,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和卫生部报告;
市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和卫生部报告;
区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市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第二十条 (报告的形式、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以书面形式报告。特殊情况下,可先以其他形式报告,事后补报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报告人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报告时间,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单位、地址、涉及的人数、临床表现、可能的原因等。
第二十一条 (禁止事项)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二十二条 (报告、举报电话的设立和公布)
市和区县卫生局应当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举报电话,由市卫生局统一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信息的发布)
市卫生局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本市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第二十四条 (信息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