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规已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发布日期:2009年1月14日 实施日期:2009年1月14日)废止南京市政府批转市科技局关于
《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宁政发[2003]19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整合和发挥南京农业科技资源,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市政府原则同意市科技局拟定的《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现予转发,请各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在规划制定、政策落实、组织协调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保障园区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00三年十月十日
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
(市科技局 2003年6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面对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进一步发挥南京科技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无害化和可持续化道路,是我市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争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可能性与必要性
南京地区具有很强的农业科技优势。拥有部、省及市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2所、科研教学人员6450,其中高级科教人员2850名,两院院士16名,博导393名;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45个;博士后和博士点83个;2001年获部省市以上科技成果奖287项,发明专利53项,论文SCI发表数253项。南京农业科技的这种综合实力国内一流,且地域集中程度更是全国各大城市所罕见,南京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和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市依托地区科技优势,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市建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56个(其中省市级农业科技园10个),总面积34万亩,累计投入4.3亿元。共引繁农业优良品种(品系)600多个,示范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00多项,为郊县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这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存在着资源整合不够、运行机制不活、技术创新不足、产业优势不强等问题。
为更好地发挥南京农业的科技优势和集聚效应,把科技优势变为农业综合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在目前新的发展阶段,整合科技资源、加快成果转化、做大特色产业、形成区域优势。因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程度,搭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大平台,建设一个既能集中体现南京科技聚集优势、又能覆盖南京农业主导产业导向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十六大精神,整合全市科技资源,提升南京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从而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这对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农业劳动者素质,推动南京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持久的长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