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03]79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速推进现代制造业强省建设步伐,努力培育我省制造业新优势,现就加快我省汽车工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紧迫感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汽车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整车生产能力、零部件加工能力和基础原材料综合配套能力显著提高。全省现有整车生产企业11家,2002年全省生产重型车8.3万辆、轻型车9.8万辆、改装车5万辆、农用车188万辆,21种零部件产量居全国首位,实现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但从总体看,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集中度低,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零部件标准不统一、整车配套能力差,开放程度低、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省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球范围的汽车工业调整重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投资的热点地区和新兴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工业正处于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为此,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紧迫感,抓住时机,干事创业,尽快把汽车工业培植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并以此带动相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这是推进全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大举措。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紧追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主体作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重型车、轿车,改进提升轻型车,加快零部件及原材料基地建设,培植一批具有山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优化和延伸汽车产业链,使汽车工业成为山东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2.经济国际化的原则。加快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