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食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鼓励食品连锁门店进社区、进农村,在城市建立示范市场,在乡镇推广农贸市场改超市。鼓励实行商店与农副产品生产者、生产企业、生产基地挂钩等新型购销方式。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四)完善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要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等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食品法规、标准和认证体系。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对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加工点进行检查和清理,对制售假冒伪劣食油、食盐、酱油、病害肉、有毒大米和假冒名酒等违法犯罪活动要依法从重从快进行处理,对经营企业做到查处一家,取缔、吊销一家。对触犯刑律的犯罪嫌疑人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控制和处理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根据国务院公布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食品卫生安全特点,研究提出预防处理重大食物中毒等食品卫生安全的预案及预警机制。要为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检验设备,确保食物中毒预防救治工作迅速展开。对重大食物中毒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漏报。
(六)全面落实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学校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食堂卫生许可证制,并加强对学生饮食卫生知识教育,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校园周边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摊贩要坚决取缔。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快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行业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食品行业特点,研究制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法和目标。认真开展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案,公示社会,以示警戒。
(八)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监督、食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食品的行业自律。各职能部门要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发动群众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