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产品
1.优势区域 突出引黄灌区在我区渔业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开发沿黄流域宜渔低洼盐碱荒地和湖泊湿地资源,发展绿色渔业和生态渔业。
2.区域技术问题 总体上,我区特色优势水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渔业市场信息、质量安全、苗种等支撑保障体系与快速发展的产业经济还不相适应,水体资源和饲草资源潜力和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其中,草鱼、团头鲂、彭泽鲫等作为我区的优势水产品,由于养殖技术体系普及到位率低,造成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总量少,无法形成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特别是草鱼的病害比较严重,苗种培育技术不成熟,制约了生产规模和效益。黄河鲶、河蟹作为极具经济价值的特色水产品,因苗种繁殖、培育及养殖技术没有解决,难以进入规模化的专业生产。
3.主攻方向 确定草鱼、团头鲂、彭泽鲫、黄河鲶、河蟹等为重点,依托引黄灌区以渔改碱生态渔业开发建设,发展大水面围垦养殖和池塘套混养殖,把引黄灌区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生态渔业基地。主攻草鱼、团头鲂、彭泽鲫无公害养殖生产技术,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和良种覆盖率,加强黄河鲶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实现黄河鲶从苗种繁殖、苗种培育到商品鱼养殖生产的产业化规模经营,发展湖泊湿地河蟹围栏养殖,研究解决适应宁夏引黄灌区资源特点的河蟹苗种培育及河蟹生态型高产优质养殖技术模式,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4.关键技术 (1)草鱼、团头鲂、彭泽鲫:无公害及绿色养殖生产技术;鱼病综合防治技术;健康养殖体系及质量全程监控技术。(2)黄河鲶;工厂化人工繁殖技术;苗种二级培育技术,围垦养殖和池塘套混饲养技术。(3)河蟹:蟹苗本地化培育技术;人工饲喂和捕捞技术。
5.预期目标 草鱼、团头鲂、彭泽鲫等良种覆盖率达到70%,单产达到400—500公斤/亩,主要养殖鱼类病害防治率达90%以上;水产品外销率保持在70%以上。黄河鲶苗种繁育成活率争取达到40%,5年内争取进入规模化生产。河蟹个体重提高15%以上,达到100克以上;回捕率达到30%以上。
(四)枸杞
1.优势区域 重点发展卫宁灌区、银川及其以北地区、清水河流域等三个枸杞主产区。卫宁灌区包括中卫、中宁2县,银川及其以北地区包括银川、水宁、贺兰、石嘴山、惠农、平罗等市、县;清水河流域包括原州、海原,同心等3个县(区)。
2.区域技术问题 单产不平衡,全区平均亩产67—100公斤,比丰产园低223—266公斤,生产技术水平差异大,投入成本高,可比效益低,无公害化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率不高,影响产品安全质量。贮藏保鲜和枸杞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滞后,枸杞保健制品的科技含量低,品种少,规模小,加工量不到总产量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