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预期目标 5年内探索制定出一条科学的肉羊杂交改良技术路线和方案,对全区10—20%羊只进行杂改;利用10—15年时间,通过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在保留滩羊肉质优良、适应性强等特性的基础上,选育出一个繁殖系数高、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3年内建立、制订和颁布肉羊无公害生’产及肥羔生产规范化技术标准;通过杂改和规范化技术的实施,优质羔羊胴体重达16—20千克,胴体脂肪含量适中,舍饲养殖成本降低10%—20%左右,羊肉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主要龙头企业开发出3—5个品牌产品,力争3年内实现羊肉大批量供应国内市场,5年内批量出口,农民养羊纯收入提高15%—20%,通过培训专业养殖能手6000人次等手段,使规范化生产技术普及率5年内达到80%以上。
(二)牛奶
1.优势区域 吴忠市、银川市。
2.区域技术问题 饲养管理粗放,日粮结构极不合理,技术体系不配套,高产良种奶牛数量少,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奶牛品种改良缓慢,奶牛的代谢病、繁殖病和乳房炎等疫病发生比较严重,饲草料加工利用不科学,影响了奶牛的优质高产;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机械化挤奶设施不足,影响鲜奶的质量;奶产品单一。
3.主攻方向 在牛奶生产上,以提高奶牛的单产为核心内容,建立高产奶牛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研究开发日粮结构合理、营养平衡的饲养管理体系,有效的疫病监控、防治技术体系及与奶业相配套的饲草料生产、加工、供应体系,在奶产品结构上,研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伊斯兰清真特点的奶制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4.关键技术 (1)高产奶牛选育及快繁技术及中低产奶牛群改良;(2)优质高效日粮配方筛选及饲草料加工利用;(3)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集成配套;(4)代谢病、繁殖病、乳房炎等疫病防疫技术体系;(5)高产奶牛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系统;(6)原乳及乳制品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建立与完善;(7)民族特色奶制品配方及加工工艺。
5.预期目标 通过高产奶牛选育和快繁,区内中低产奶牛基本得到改良;开发出一套不同生长和生产阶段的日粮配方及饲喂工艺,研制、筛选出浓缩料、精料补充料和预混料新品种4—6种;开发、引进奶牛繁殖病和营养代谢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或试剂盒4—6个,建立起有效的疫病防预体系,主要疫病基本得到控制,建立5—7个现代化奶业生产核心示范区,应用数据库网络系统等技术,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品种改良及饲养管理技术的应用,奶牛平均单产提高20%—30%以上,示范区奶牛平均单产提高30%以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主要龙头企业开发、培育出3—5个品牌产品,进一步开拓区外市场,培训奶农2000人(次),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技术得到全面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