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饲料产品质量体系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初步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和企业质量监控网络。目前,全省饲料企业使用国家颁布标准255个,企业标准1000多个,饲料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浓缩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0%,比1996年提高20个百分点。配合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为87%,比1996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四)饲料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面对日益激烈的饲料市场竞争,饲料企业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加快技改步伐,从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出发,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逐步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一些骨干企业注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科研、教学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还建立起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我省饲料工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饲料工业人才及技术储备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不足。二是饲料工业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饲料添加剂工业基础薄弱;奶牛、肉牛、肉羊等专用饲料尚处于开发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郑州、新乡、鹤壁、驻马店、信阳5市饲料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0.9%,其他一些区域饲料工业、薄弱,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蛋白饲料资源缺乏,80%靠外省调入。四是饲料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五是饲料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全省饲料工业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饲料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饲料业,不仅能够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可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发展饲料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比较效益和市场需求种植饲料作物,可提高种植效益;通过饲料原料的加工转化,可促进饲料资源的增值;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三)发展饲料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饲料业,延长产业链条,能够发挥农副产品加工的后续效益;推动养殖业结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发展饲料工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中心,以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饲料工业效益为重点,切实抓好饲料原料基地、饲料加工体系和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兴饲战略、名牌带动战略、饲料产业化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饲料业发展路子,实现我省由饲料大省向饲料强省的跨越,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05年,全省商品饲料总产量达到65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330万吨,浓缩饲料3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20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发展到10个。初步改变我省目前中小饲料厂偏多,产量不高,品种较少,带动能力不强的格局。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和企业饲料监测检验体系,抓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饲料质量标准体系、健全的饲料监测体系和规范的饲料安全监管体系,把饲料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确保饲料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饲料新产品、新技术推广队伍,增加劳动就业岗位1.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