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豫北、豫西和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濮阳三市要充分发挥工农业基础较好,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钢铁、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豫西地区的三门峡市要发挥矿产、林果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搞好精深加工,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黄金生产加工、铝工业和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豫西南地区的南阳市要加快发展,形成中药生产、纺织基地和以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三)黄淮地区的经济发展
  黄淮地区的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市,要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加快农区工业化步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食品、纺织、制药等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将黄淮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生猪、肉牛、肉羊、油料生产加工基地。重视劳务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省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扶持力度,力争使其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县域经济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发挥县级城市(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省定25个重点县市要加快发展,增强实力,逐步发展为中等城市,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较好、有一定潜力和区位特点的巩义、永城、邓州、固始、项城等市(县)要努力扩大城市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尽快成为对周围地区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
  四、六项战略举措
  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抓好几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实施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利用民间资金、外资、信贷资金、国债资金和财政资金,扩大投资规模,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积极发展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管道运输,加快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港。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超过4000公里。2020年基本建成以高速交通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加强能源建设,改善能源结构。煤炭年产量长期稳定在1亿吨以上。大力发展电力工业,重点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和500千伏输电网架,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配合国家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加快我省用气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水电、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提高城乡居民燃气普及率。建成供应充足、结构合理、清洁能源占主体、具有一定外输能力的能源供应体系。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配合国家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加快我省用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城市水源不足和城乡地下水超采问题。完善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防洪设施,加快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加强行滞洪区治理,完成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加快淮河防洪设施建设,基本解决淮河流域防洪问题。建成燕山、栖霞院、出山店等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库,完成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搞好大型灌区的配套改造、平原井灌工程、山区微集水工程建设。
  加强通信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信息网络。加快基础电信网络建设和改造速度,加大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推动电信网络向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提供高速便捷的基础电信网络平台。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