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通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把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做大做强。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推进优质小麦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畜牧业,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提高经济作物、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积极发展林果业,切实抓好经济林和花卉基地建设,加快林纸、林板一体化进程。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发展标准化农业。加大农作物和畜禽优良新品种、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力度。推广组织培养、胚胎移植、配方施肥、节水节能等先进技术,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立和推广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认证、标识和公示制度。加快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商标注册。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卫生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拓展农产品订单交易和网上交易。
  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优良品种、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机制。加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在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老区、灾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帮扶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深化农村流通和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三、发展布局
  实施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一)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要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城市间快速交通体系,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供水系统,构筑城市生态防护林和沿黄生态走廊;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食品、化学和新型建材工业等优势产业,抓好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使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在发展各自产业优势的过程中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以上,成为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和科教文化中心,中西部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开放型经济区。
  努力建设大郑州。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现代都市格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发展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态郑州、数字郑州,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在全省的首位度,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龙头,全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经济社会的核心增长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