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通知

  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依托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股权转让、兼并收购、借壳上市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加快改制改造步伐,积极培育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企业集团。同时继续支持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注重培育企业集群,形成以特大型企业为龙头、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工业企业体系。
  全面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强化交通运输、商贸流通、 餐饮、公用事业、农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培育和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审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搞好郑汴洛“三点一线”旅游精品工程的巩固提高和辐射延伸,以“一带四区”(沿黄河旅游带,嵩山、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旅游区)为重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旅游关联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左右,2020年接近或超过工业增加值。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8%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抓好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加快其他省辖市建设,支持重点县(市)和重点镇建设,带动全省城镇化。到2020年,郑州市市区人口争取超过500万,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洛阳市市区人口争取超过300万;其他绝大多数省辖市市区人口要发展到100万以上;一批县级市和县城要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全省设市标准以上城市达到65个。建制镇发展到1400个左右。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潜力的建制镇。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积极发展成为小城市。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攀比。
  坚持产业兴市,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确定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二、 三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搞活县域经济,增加县(区)和乡镇财政收入,不断增强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在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转。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多样化发展,突出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大力创建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旅游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完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推行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企业、个人和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经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区别。打破地区保护和城乡壁垒,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
  (三)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适用工业产品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