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通知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健全。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户均一套功能配套、宽敞舒适的住房,计算机进入多数居民家庭,家庭轿车拥有率大幅度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实现脱贫,逐步过上富裕生活。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依法治省方略全面落实。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健康充实。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上述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元左右,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第二步,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25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是食品医药、冶金建材、化工、机械、轻纺等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高端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现代中药等领域取得突破,尽快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所有骨干企业全部采用新装备、新技术,实现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20年力争产业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挥我省劳动力和农产品、矿产品丰富的优势,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资源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和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加快农区工业化步伐。
  加快建设产业基地。积极支持和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推动国有企业与掌握高新技术的科研单位结合,与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合资合作,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技术含量和产业水平。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老矿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延伸资源加工链条,因地制宜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和军转民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认真抓好新工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办好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通过产业改造、培育发展和企业集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冶金建材基地、火电基地、铝工业基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以及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