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通知
(豫发[2003]17号)
各省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已经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确定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发展布局和战略举措,对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河南新世纪头二十年尤其是今后几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纲要》精神,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各省辖市党委、政府和省直各单位要及时将贯彻落实情况报告省委、省政府。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03年8月15日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河南作为一个拥有近亿人口的发展中大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集中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奋斗目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省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163亿元,居中西部地区之首,占全国的比重由1990年的5%上升到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31元,在全国的位次由1990年的第28位上升到第18位,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2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实现了“一高一低”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开放型经济;我省工业化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大规模展开,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各类投资,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同时,我省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增收难度大,经济外向度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非常繁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按2000年价格计算,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800亿元,年均增长8.6%以上,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非农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