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
(一)将劳务派遣企业招用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由再就业资金给予5000元一次性岗位补贴的政策,调整为社会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均由再就业资金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
(二)各级财政支出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开发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应纳入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范围,优先定向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各街道开办的公益性就业组织,对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必须优先定向安置,逐步建立“托底”安置机制。将劳务派遣企业引入社区,力争年内每个街道有一家劳务派遣企业,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社区弹性就业提供载体,组织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社区从事弹性就业。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弹性就业后,给予最长不超过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三)建立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开展日常援助活动、实施重点援助项目、实行“就业助理”服务、进行就业“托底”安置等多种形式,帮助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尽快实现再就业,形成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帮扶长效机制。
六、进一步加大再就业资金支持力度。根据再就业工作需要,2003年至2005年全市再就业资金每年从失业保险基金、市财政预算和区县财政预算分别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免费职业培训补贴和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等。加大对就业困难区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比照中央财政再就业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办法,市财政建立再就业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明确支付项目、拨付程序,形成再就业资金制度性安排,增加透明度,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七、改善创业环境,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伙创办小企业。大力推广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创办小企业的创业培训,建立创业项目征集制度,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就业的项目。将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扶持相结合,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配套服务。有条件的区县要逐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帮助解决经营场地,使具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北京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