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山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针对山区市、县文化队伍人才不足、学历偏低、年龄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偏高等问题,省文化厅充分利用省山区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对山区文化工作队伍进行培训。聘请省内有关专家,就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群众文化各艺术门类的创作、演出活动的组织开展、图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5年来,全省举办各种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班共88期,受训人数达4880人次。省文化厅还与中山大学联合开办学制二年的山区文化艺术大专班,5年共招39名学员,为山区文化干部提供学历教育。此外,为了解决乡镇文化站管理人员不够的问题,各地还聘用当地离退休干部和教师参与文化设施的管理。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山区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山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落后的状况得到改变。山区文化馆站积极开展科普及法制宣传、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市场信息交流、婚育及移风易俗讲座等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了当地社会治安的稳定和村风民风的好转,有效地遏制了“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肇庆、云浮、河源、梅州、清远、惠州等市露天影剧场热闹非常,仅惠东、龙门两县去年以来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20多场,观众达150多万人次。各地还利用文化站阵地,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如阳春市石望、怀集县下帅、从化市灌村等乡镇文化站与农业部门合办单丛茶、八角、山楂、荔枝种植和花卉管理等农科技术培训班,灌村镇2002年仅荔枝收入一项,村民就人均增收1000元,为农村致富奔康做出了贡献。1999年以来,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重大节假日,山区处处可以看见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电影放映和各类广场文艺演出。基层文化馆站已经成为“启迪民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各文化场馆成为“劳动者求富、青少年求知、中老年求乐”的好去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称赞“山区文化建设”议案是“民心工程”,是广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首感人肺腑的“新山歌”。
议案办理成效显著,主要是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解决认识问题,明确责任,重点抓好文化设施建设
在实施议案的初始阶段,省政府针对部分地方领导认为山区经济基础差、等经济发展起来后再考虑文化建设的思想状况,及时召开有山区市、县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必须把加快山区文化建设提高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扶贫攻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将山区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会后,各级政府纷纷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把抓好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2001年5月,省政府在肇庆市召开山区文化建设议案经验交流会。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程誌青同志和时任省政府副省长的李兰芳同志均到会讲话。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把实施议案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考察,增强了各级政府办理议案的信心和紧迫感。许多乡镇政府对实施议案的态度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2001、2002年度,山区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