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的通知

  三、完成起步阶段重点任务的保障措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全省上下必须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发展思路,以优良环境、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浓厚氛围,确保实现起步阶段的各项任务。
  1、着力强化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必须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在充分发挥能源、原材料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加工制造能力,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实现从原材料大省向加工制造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扶优扶强政策,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带动配套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2、坚持大开放为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方位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拓展我省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要紧紧抓住世界加工制造业基地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吸引外商到我省建厂兴业。把大企业的招商引资、对跨国公司和沿海地区的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在2007年前,省属重点企业都要通过不同形式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在思想观念、市场机制、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等方面主动接轨,提升区位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扩大发展空间。
  3、加大改革力度,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争取在2007年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各类中介组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发展地方金融。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
  4、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促进科教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5、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芜马铜产业带”发展,促进形成全省重要的两大经济增长极。加快其他市以及县城和中心建制镇建设步伐,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化体系,促进形成若干层级的区域增长极。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加快劳务输出步伐,扩大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规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适度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化,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