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围绕安庆华茂、淮北飞亚、芜湖裕中、阜阳华源等重点企业,改造落后纺锭,大力提高清梳联、高档精梳机、喷气纺等新型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后整理加工,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力争到2007年形成300万锭的年棉纺能力。
造纸。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推进林纸一体化步伐,促进皖西南30万吨木浆及300万亩造纸林、马鞍山山鹰公司30万吨牛皮箱纸板及15万吨新闻纸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皖北地区草浆项目。力争到2007年,形成40万吨草浆、30万吨木浆和280万吨机制纸及纸板的年生产能力。
7、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以“两山一湖”旅游开发为龙头,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和配套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市场开拓和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提升旅游城市整体形象。积极开发“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度假产品,力争将太平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市场对接,共建统一的旅游网络,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07年全省旅游年总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其中“两山一湖”地区尽早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旅游年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
8、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步伐,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抓紧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新闻报刊、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图书音像、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教育、文物拍卖等八大产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力争到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占三产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
(二)构筑六大基础工程
加速工业化进程,建设重点产业,必须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1、防洪保安工程。在继续完善长江治理的同时,重点加强淮河治理,建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完成汾泉河、奎濉河治理工程,继续进行淮河干流整治、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开工建设白莲崖水库及涡河、颍河治理等骨干工程,基本完成淮河干流蚌埠闸及沿淮重点湖泊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沿江、沿淮排涝能力建设,完善江淮丘陵地区及淮北地区抗旱工程设施;抓好省辖市城市及重点县城防洪工程,基本消除安徽的“心腹之患”。积极推进引江济淮前期工作。为保证防洪保安工程的实施,省政府将保留防洪保安专项资金。
2、通达工程。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完善高速公路网,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密切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构筑内通外畅的快速交通网络。公路方面:建成蚌徐、芜宣、广祠、合铜黄、亳阜六、沿江、界阜蚌、蚌宁、合六、徽杭等高速公路,基本形成联结周边主要城市和全省各市相互联结的高速公路骨架,力争到2007年高速公路达到2500公里;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20000公里左右,使全省所有乡镇通等级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铁路方面:新建铁路600公里以上,建成宁西铁路六安—合肥—南京段、铜九铁路和合肥铁路枢纽,建设宣杭铁路和宁芜铁路复线,形成东西铁路通道和沿江铁路通道,提高我省在全国铁路运输网中承东启西的地位。空运方面:完成黄山机场扩建,实施合肥机场改造工程,增强我省航空运输能力。水运方面:建设马鞍山、芜湖、池州、安庆等港的集装箱码头,建成蚌埠新港,沟通芜太运河,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内河水运优势。管道运输:建成西气东输安徽主干线和支干线,建设仪征至安庆和安庆至合肥输油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