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全面启动素质教育“示范高中”建设工程。“十五”期间,按照教学设施标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学校办学特色化的标准的要求,力争建设50所左右示范高中,逐步形成优质高中动态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示范高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大示范高中的对口支援和扶贫助学力度,促进高中教育整体发展。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八)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科德育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要加强高中党建工作,独立高中要建立学生业余党校,积极慎重地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员,逐步在高中阶段学校建立学生党支部或党小组。
(九)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地要全面实施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开好国家课程,发展地方课程,发掘校本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新的课程体系。要引导和教育全体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掌握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大力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基础。要逐步完善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模式和评估机制,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高中会考要在准确把握毕业水平考试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方法以及调控机制上加以改进和完善,加强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强化素质教育导向,不断探索全面进入新课程方案后,高中会考和高中学分制管理有机结合的考试评价新机制。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文化课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相结合的选拔人才的模式。
四、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十一)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规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中合格新师资及时得到补充。要积极推行教师资格制度,鼓励和吸引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定培训取得教师资格后到高中应聘任教。要全面加强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加大信息技术、外语、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师学历培训力度,力争到2005年普通高中教师按照国家要求全部达到合格学历。要全面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重点抓好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的培训,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敬业精神等得到普遍提升。要重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