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深发[2003]12号)
为了加快我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增强人民体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深圳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我市体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努力建设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强市
新时期我市体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战略目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体育改革为动力,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协调发展,努力创建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强市。
新时期我市体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利民、便民、多元的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市民的健康、健身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50%以上;市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全国先进城市水平;运动技术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个别项目达到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我市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2004年奥运会的人数、获得奖牌数,应不低于上届。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有所突破;加快市、区两级体育场馆建设,使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国际化城市需要;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配套建设市民健身、休闲场所,到2010年,全市达到省体育先进社区的比例要高于45%。社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2005年达到0.5平方米,2010年达到0.8平方米;2005年全市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2010年达到1.6平方米;体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体育市场稳步发展,体育消费逐年增加,为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做出明显贡献;体育事业的社会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达到较高水平,到2010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市。
二、把群众体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
建立全民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市、区、镇(街道办)、村(居民小区)各级社会体育活动中心,保证群体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加强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健身指导,实现多元化的服务功能;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明确青少年体育工作内容。青少年体育要以学校为重点,使青少年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养成一种或若干种终身受益的体育爱好。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体育课和课余活动时间。推行国家关于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体育锻炼标准》,提高合格率、达标率和优秀率。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改革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