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各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按规定时间自查后,可于当年10月份将自查情况写成书面报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申请检查验收。
(六)检查评估时间安排
1、2003年,广州、深圳两市开展自查自评,提出整改意见。2004年省教育厅、省语委组织评估验收。
2、2005年以前,韶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等市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2006年省组织抽查。条件较好的城市可以提前申请验收。
3、2006年以前,中山、东莞、清远、汕尾、河源、阳江、潮州、揭阳和云浮等市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2007年省组织抽查。
4、2008年底,所有县级市要完成检查评估工作。
附件: 广东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
┏━━━━━┯━━━━━┯━━━━━━━━━━━━━━━━━━━━━━━━━━━━━━━━┯━━┓
┃评估项目 │ 评估要素 │ 评估标准 │最高┃
┃ │ │ │得分┃
┠─────┼─────┼────────────────────────────────┼──┨
┃ │ A1 │A1.1 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4 ┃
┃ │ 组织领导 │A1.2 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城市管理,并有明确要求 │4 ┃
┃ │ (8分) │ │ ┃
┃ │ │ │ ┃
┃ A │ │ │ ┃
┃综合管理 │ │ │ ┃
┃(50分) │ │ │ ┃
┃ ├─────┼────────────────────────────────┼──┨
┃ │ A2 │A2.1 实行属地管理,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要求部署和推动工作 │3 ┃
┃ │ 管理措施 │A2.2 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开 │ ┃
┃ │ (18分) │展工作 │3 ┃
┃ │ │A2.3 有计划地对专、兼职语言文字工作干部进行培训 │ ┃
┃ │ │A2.4 对相关行业人员开展普通话和文字应用水平的培训测试工作,严格 │4 ┃
┃ │ │管理,注重质量 │4 ┃
┃ │ │A2.5 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有效协调机制和条块结合的管理格局 │ ┃
┃ │ │ │4 ┃
┃ ├─────┼────────────────────────────────┼──┨
┃ │ A3 │A3.1 有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或结合本地语言文字应 │5 ┃
┃ │ 法制建设 │用实际颁布的地方法规、规章 │ ┃
┃ │ (10分) │A3.2 执法部门落实,执法程序规范 │5 ┃
┃ ├─────┼────────────────────────────────┼──┨
┃ │ A4 │A4.1 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环境 │4 ┃
┃ │ 宣传工作 │A4.2 主要报刊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登载或播出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文稿 │4 ┃
┃ │ (14分) │或节目 │ ┃
┃ │ │A4.3 精心组织每年的“推普周”活动,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 │6 ┃
┠─────┼─────┼────────────────────────────────┼──┨
┃ │ B1 │B1.1 机关推广普通话要求明确,制度健全,并有检查落实措施 │4 ┃
┃ │ 党政机关 │B1.2 普通话成为党政机关主要工作用语 │ ┃
┃ │ (24分) │B1.3 按有关文件要求对在职公务员进行培训,应培训人员普通话水平达 │8 ┃
┃ │ │到规定等级 │8 ┃
┃ │ │B1.4 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公务员的一项条件 │ ┃
┃ │ │ │4 ┃
┃ B │ │ │ ┃
┃普及普通话│ │ │ ┃
┃(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B2 │B2.1 主管部门和电台、电视台将普及普通话纳入行业管理内容,要求明 │4 ┃
┃ │ 广播电视 │确,制度健全,认真检查落实 │ ┃
┃ │ (20分) │B2.2 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戏曲、曲艺和省政府特批使用方言播出的 │8 ┃
┃ │ │节目除外)以普通话为播出用语 │ ┃
┃ │ │B2.3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并做到持普通话等 │8 ┃
┃ │ │级证书上岗 │ ┃
┃ ├─────┼────────────────────────────────┼──┨
┃ │ │B3.1 主管部门将普及普通话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教育督导、检查、 │3 ┃
┃ │ │评估的内容,措施到位,制度健全,认真检查落实 │ ┃
┃ │ │B3.2 各级各类学校将普及普通话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容,要求 │3 ┃
┃ │ │明确,制度健全,认真检查落实 │ ┃
┃ │ B3 │B3.3 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语言 │5 ┃
┃ │ 学校 │B3.4 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 │8 ┃
┃ │ (36分) │B3.5 对在职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在职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 │6 ┃
┃ │ │B3.6 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和录用教师的一项条件 │ ┃
┃ │ │B3.7 师范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 │4 ┃
┃ │ │规定等级 │ ┃
┃ │ │B3.8 小学、中等学校及普通高校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4 ┃
┃ │ │ │ ┃
┃ │ │ │3 ┃
┃ ├─────┼────────────────────────────────┼──┨
┃ │ B4 │B4.1 各主管部门对本行业使用普通话有明确要求,制度健全,认真检查 │5 ┃
┃ │ 公共服 │落实 │ ┃
┃ │ 务行业 │B4.2 各行业所属单位以普通话为主要服务用语 │10 ┃
┃ │ (20分) │B4.3 特定岗位人员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 │5 ┃
┠─────┼─────┼────────────────────────────────┼──┨
┃ │ │C1.1 各机关对用字规范化要求明确,制度健全,认真检查落实 │4 ┃
┃ │ C1 │C1.2 名称牌用字规范 │ ┃
┃ │ 党政机关 │C1.3 公文、印章用字规范 │4 ┃
┃ │ (15分) │C1.4 标志牌、指示牌、电子屏幕、印刷体的标语(牌)等用字规范 │3 ┃
┃ │ │ │4 ┃
┃ C │ │ │ ┃
┃社会用字 │ │ │ ┃
┃管理 │ │ │ ┃
┃(100分) │ │ │ ┃
┃ │ │ │ ┃
┃ ├─────┼────────────────────────────────┼──┨
┃ │ │C2.1 主管部门把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 │3 ┃
┃ │ │估的内容,制度健全,认真检查落实 │ ┃
┃ │ C2 │C2.2 各级各类学校将用字规范化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容,要求 │4 ┃
┃ │ 学校 │明确,制度健全,严格管理 │ ┃
┃ │ (25分) │C2.3 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牌)用字规范 │6 ┃
┃ │ │C2.4 公文、校刊(报)、讲义、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 │4 ┃
┃ │ │C2.5 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 │ ┃
┃ │ │C2.6 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定所学规范字 │3 ┃
┃ │ │ │5 ┃
┃ ├─────┼────────────────────────────────┼──┨
┃ │ C3 │C3.1 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把出版物用字规范化纳入出版管理要求,制度 │4 ┃
┃ │ 出版物 │健全,严格管理 │ ┃
┃ │ (20分) │C3.2 编辑、记者、校对及计算机录入人员具有政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 │3 ┃
┃ │ │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 ┃
┃ │ │C3.3 印刷体报头(名)、刊名用字,封皮用字,报刊标题、栏目名称用 │6 ┃
┃ │ │字符合要求 │ ┃
┃ │ │C3.4 内文用字规范 │5 ┃
┃ │ │C3.5 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2 ┃
┃ ├─────┼────────────────────────────────┼──┨
┃ │ C4 │C4.1 主管部门和电视台、电影电视制作单位把影视屏幕用字规范化纳入 │4 ┃
┃ │ 影视屏幕 │影视管理要求,制度健全,严格管理 │ ┃
┃ │ (20分) │C4.2 影视编辑、中文字幕机操作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逐步 │3 ┃
┃ │ │做到持证上岗 │ ┃
┃ │ │C4.3 印刷体厂名、台名、制作单位名称和栏目名称、片名用字符合要求 │6 ┃
┃ │ │C4.4 字幕用字规范 │ ┃
┃ │ │C4.5 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5 ┃
┃ │ │ │2 ┃
┃ ├─────┼────────────────────────────────┼──┨
┃ │ C5 │C5.1 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用字规范化有明确要求,制度健全,认真检查落 │4 ┃
┃ │公共服务行│实 │ ┃
┃ │业和公共设│C5.2 名称牌、招牌、广告制作业从业人员具有正确运用规范字的能力, │3 ┃
┃ │施 │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 ┃
┃ │ (20分) │C5.3 名称牌、招牌用字符合要求;其中的汉语拼音、外文书写正确 │6 ┃
┃ │ │C5.4 街、巷牌,公共交通站名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用字符 │ ┃
┃ │ │合标准、要求 │4 ┃
┃ │ │C5.5 广告用字符合规定 │ ┃
┃ │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