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的通知

  三、发生B级疫情时的处理
  以强化疫情处理、医务人员保护、加强救治力度和强化整体防治为重点,控制传播,防止发生死亡病例。除采取以上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市卫生局应根据医疗救治的需要,统一调度、合理安排,落实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诊治,全面加强病人的救治。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非典病床数30张,准备启用备用病区或新设定点医院,各县市(萧山、余杭区)增加非典病床数以满足收治要求;各医疗机构增设非典疑似病人隔离治疗病室以满足需要。市和区(县、市)在医疗机构中抽调治疗专家组进入收治医院开展工作。市调动疾控专家组进入高发地区指导工作。
  2、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可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划定疫区和实施管制的建议,经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付诸实施。
  3、市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专家组意见,提出防治意见,进行督查。
  4、请省卫生厅派员指导,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预防控制疫情的建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根据市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履行各自的职责,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四、发生A级疫情时的处理
  全力采取各项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防止发生死亡病例。除采取以上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需要,请省卫生厅调派医疗卫生人员和相关设备等,支持我市非典诊治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防疫和医疗救治力量。各级疾控机构的机动队数大于5支;城区发生疫情时,紧急调配医护力量支持市第六人民医院,使该院的非典病床数达30-60张,或启用备用定点医院,各县市(萧山、余杭区)增加非典病床数以满足收治要求;各医疗机构增设疑似病人隔离治疗病室以满足需要。市内统一调配非典防治的人员和仪器设备,并紧急购置、添置仪器设备等,以满足防治需要。
  (二)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强化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科普知识宣传,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以正视听,防止社会出现恐慌情绪。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本部门、本单位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各级经贸、药监等部门应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疾病防治药品、器械、防护和生活用品等物资的供应,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疫区人民的生活需要。
  (四)必要时,市政府报请省政府批准,可依法采取《传染病防治法》二十五条所规定的控制措施,包括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财力保障
  市及各区、县(市)财政要划拨专款或备用金,保障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所需药物、医疗器械、消杀药械、应急物资准备以及病人诊断、治疗、医学观察相应的诊疗费用。医保部门要协助落实参保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医学观察期间的医疗费用。
  二、物资保障
  (一)建立市及各区、县(市)两级物资贮备体系
  储备治疗药品和仪器设备、检测试剂、消杀药械、防护设施和用品等,根据实际需求,按照科学配备、合理使用的要求,保证非典疫情控制所必须的物资供应。根据疫情,由市及各区、县(市)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防治物品的生产和采购,并与防治组共同研究,根据疫情控制需要调拨。
  (二)加强市场物资管理及监督
  工商、药监和物价等部门加强对市场相关商品的监督检查,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专业队伍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
  加强市和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相关硬件的建设,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需要。要尽快建成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加强应急机动能力、必要的实验室建设并落实防护设备和设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配备突发事件处理所需的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提高救治能力;应切实加强市传染病医院的建设,根据当前实际,建立1所全国一流的市呼吸道传染病备用医院,同时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医院应急征召机制,使我市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征召定点医院。各县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加强重症监护室(ICU)建设,提高各类应急事件的综合抢救能力。各县(市)应设立传染病医院或与传染病防治相适应的传染病病区。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和急救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指挥中心,增加适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的特种救护车。
  (二)加强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要通过培养和引进,从整体上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要建立适应应急事件处理需要的疾病控制、医疗救护队伍,建立随时待命的机动队。传染病医院(病区)、综合性医院要整体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增强ICU医护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业务水平。当前重点要提高区、县(市)疾控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并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同时加强乡镇、街道的医疗卫生机构和预防保健队伍建设,在基层卫生改革中特别要充实基层防保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四、宣传工作保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