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电力行业。建设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电力信息系统。“十五”末,电网二次系统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达到60%;建成功能齐全的全省电力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电子商务运营系统,全面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水平。
重点建设高效电力通信传输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力干线网络,火电厂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水电站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与设备以及应用大型电网开放式能量管理系统(EMS)。研究、开发面向全国联网、面向电力市场的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电力信息系统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10.医药行业。广泛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逐步实现医药生产过程尤其是发酵工程、化学制药、中药生产的计算机在线控制;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和分析技术提高药品有效成分的分析水平,特别是对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加速企业网络建设,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医药行业综合信息网,提高药品研究、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建设药品采购网,提高药品采购的透明度。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
1.制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优惠政策。在现有税收、投资等优惠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制定企业信息设备(含软件、硬件)折旧、减少企业信息化中通信接入服务费用等相关优惠政策。
2.抓紧制定涉及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信息市场交易、有关知识产权和利益纠纷仲裁等法规规章,尽快出台《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3.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制定如编码标准、信息资源分类标准和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标准等。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和创新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
4.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系统。以建立“诚信山东”为契机,加快信息领域和电子网络的公信制度及认证体系建设,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建立安全的市场环境。
(二)健全信息化的研究开发、中介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
1.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全省网络资源整合,建立全省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省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数据库、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数据库和信息化人才数据库以及网上数字认证、网上支付、物流配送体系等,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网上技术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