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华中农业大学等部门《关于实行农科教紧密结合推进湖北经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

  3、农业信息化。以“湖北三峡移民科技网”、“华中农业信息网”和“夷陵农业信息网”为依托,以乡镇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涉农企业、示范村和农业大户为对象,设立50个信息点,使之成为农民与互联网信息双向沟通的重要场所。围绕三峡支柱产业发展,建立以柑桔为重点,家畜养殖、科学养鱼、特产开发、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等网络化专家系统,研制适宜三峡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2个,研制适用于当地农业发展的5种农业技术多媒体示范光盘和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5个。该项工作由学校科研处和资源环境学院具体组织实施。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华中农业大学在油菜、生猪等方面技术实力雄厚,高新技术成果丰富,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化条件。从今年起,省科技厅、农业厅与华中农业大学积极整合我省这两大产业的技术、资金等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加大投资,尽快将油菜和生猪两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油菜产业化 油菜是我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近年来,我省优质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迅速发展,2002年收获面积1732万亩,连续8年在面积、总产两方面居全国第一位,优质率达80%以上,比全国平均高20个百分点。近期内可以依托国家油菜工程研究中心,对武汉联农公司、武汉中农油、武汉中油希望、武汉中油阳光、以及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天颐公司和湖北艾森油脂有限公司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积极组建股份公司。组建后的股份公司以油料种业、双低菜籽产品加工业为支柱,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创建3—5个湖北油料产品品牌,同时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公司上市的目标。到2007年,育成新品种8个以上,双低指标与国际接轨;双低油菜普及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双低化,商品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达到国际标准,正常年份含油量达到41—42%,单产提高15%以上,每亩增值20元,每年推广1800万亩,共增值3.6亿元。建立双低油菜杂交种子生产基地4万亩,年生产优质杂交种200万公斤,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杂交油莱种子生产供应基地,油莱初级加工产品产值86亿元。培植5—8个双低菜籽油和饼粕饲料精品名牌,新增菜籽深加工产品3—4个,精深加工增值达到100—200%;生产加工技术培训10万人次,主要关键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
  种猪产业化 我省是生猪生产大省,种猪生产具有较大优势,常年提供优质种猪20万头,在国内种猪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华中农业大学自“六五”以来,育成了湖北白猪等7个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瘦肉猪新品种和专门化父、母本品系,筛选出了5个配套杂交组合,同时也建立了规模化养猪体系和疾病诊断方法,建立了产业化示范基地。为进一步将我省种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良种繁育、饲养、饲料、屠宰加工、市场营销一体化体系,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发挥湖北省原种猪场、湖北绿生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省良种猪场等企业优势,通过2—3年努力,做大桑梓湖、天种、晒湖三元种猪品牌,使湖北成为种猪供应的大省和强省,同时推进湖北养猪业发展。力争到2007年,育成2—3个新品系,全省生猪产业带年出栏生猪1500万头,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到80%,生猪出栏率提高到150%。建立与国标接轨的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产业带出栏的生猪及生产的产品实现无公害化,其中30%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AA级标准。猪肉深加工率达到30%。技术培训养猪专业户5—8万人次。通过产业带建设,带动全省生猪生产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和转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