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沿江开发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沿江开发区域确定为拥有长江岸线的地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个县(市)。
沿江开发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实现“两个率先”,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紧构筑国际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规模经济,加快苏南苏中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分工协作水平,形成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综合优势,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推动沿江地区和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沿江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左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增长2倍。在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沿江开发的战略定位是:
--国际制造业基地。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依托沿江地区的区位、机制、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建立能够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的生产体系、面向国际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与国际惯例接孰的生产服务体系,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全球影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地之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快捷的交通通讯网络,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区域性进出口商品集散枢纽。以国际化为龙头,构建面向长江流域及更广区域的经济腹地,向东接孰上海,向南汲取沪宁杭甬产业密集带的能量,向西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向北带动苏北和影响中原地区。
--缩小江苏南北差距的传导纽带。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开放,增强沿江地区的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使沿江经济带成为承接上海,辐射苏北,缩小江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