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方百计抗灾夺丰收。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报告、疫病防治、控制和扑灭机制,大力发展优质瘦肉型生猪和草食牲畜,进一步强化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骨干作用。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体系,尽快完善农业防灾、抗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大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继续抓好特色经济作物和优质水产品的发展,重视抓好再生稻、秋红苕、秋洋芋、秋玉米、秋大豆的生产,力争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五)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投入计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新增19亿元的农业投入计划,抓紧安排落实农业和农村投资项目,及早拨付资金。水利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移民等各个方面的农业农村重点建设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尽可能提前完成投资计划,充分发挥投资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有关单位要加大新上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提高项目策划质量,积极与国家对口部门加强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国家支持。新增的以工代赈资金要提高农民劳务报酬比例。切实把农村公益和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各级财政支持范围,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要搞好项目包装、储备和推介,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外资、外企和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金投入农村发展领域。要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带动作用,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要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投入潜力,积极盘活国有和集体存量资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筹措更多的建设资金。有关部门要对今年安排的各项资金投入计划的落实情况加大检查力度,督促资金尽量提前和足额到位。要加强对农业投资的使用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使农村和农民受益。
四、深入推进“双百工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六)提高基地建设的规模档次。要把深入推进“百万工程”作为弥补“非典”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对产业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对基地布局进行战略性收缩,尽量把基地布局在最适宜区域,力争每个“百万工程”都尽快形成一批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带。重点支持柑桔、天然香料、草食牲畜、中药材等4个“百万工程”基地和优质种子、种苗、种畜禽良繁基地建设,加快66个“百万工程”重点基地建设,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