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努力扩大“菜篮子”产品出口出省,提高“菜篮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我省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大力发展具有贵州特色和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菜篮子”产品出口出省生产基地,努力扩大出口出省份额,提高我省“菜篮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关部门要加强“菜篮子”产品进出口质量管理,积极做好对出口出省“菜篮子”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认证工作,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有关进出口国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经营“菜篮子”产品,促进出口。同时,加强进口产品生产、加工、存放企业的注册登记,严格检验检测工作,严防国外动植物病虫害传入。
(五)大力推进“菜篮子”产品的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围绕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组织“菜篮子”产品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抓好抗病虫品种、无病毒种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新型兽药、高效疫苗、安全饲料添加剂、疫病诊断技术、无害化生产、安全检验检疫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提高“菜篮子”产品科技含量。要加快优质、专用、抗逆、高产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等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加快引进和开发果蔬、肉类、奶类等“菜篮子”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技术设备。健全和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要在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等培训计划中,列入“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培训内容,切实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研究、开发和创新“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生产技术。
(六)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
1.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已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新阶段进一步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的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新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2.加大投入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调整支出结构,集中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完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市场体系。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支持“菜篮子”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及时向农户和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及标准、品牌等信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定期对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菜篮子”产品进行抽检。省农业、质检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分工要求,整理汇总全省“菜篮子”产品的抽检、查处结果及质量卫生安全信息分别定期向国务院“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农业部、卫生部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