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
糖果糕点生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通报
(渝办发[2003]152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今年5月30日,綦江县打通镇大罗中心小学发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后,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我市从6月23日至7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糖果、糕点生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
6月25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糖果、糕点生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会上,王鸿举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同时,市政府下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糖果、糕点生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3〕35号),对开展糖果、糕点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工作重点和要求。成立了以副市长谢小军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明树、市工商局局长周朝东为副组长,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药监局、市经委、市商委、市教委、市中小企业局、市政府法制办和市政府督查室为成员单位的全市糖果、糕点生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这次专项整治,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调查,摸清情况
据调查,全市从事糖果、糕点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55327户,其中:生产主体2434户(其中:国有企业9户、集体企业43户、联营企业3户、有限责任公司68户、股份有限公司6户、个人独资企业80户、个人合伙企业54户、外商投资企业2户、私营企业72户、个体工商户2097户),销售主体52893户(其中:国有企业189户、集体企业1504户、联营企业9户、有限责任公司627户、股份有限公司82户、个人独资企业394户、个人合伙企业189户、外商投资企业2户、私营企业257户、个体工商户49640户)。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糖果、糕点生产和销售主体的情况。
(二)抓住三个关健环节,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1.抓住生产环节,从源头上排堵假冒劣原材料。一是对企业购进原材料进行调查和抽样检验,检查有无不合格情况,特别是有无危及人体健康和人体安全的情况;二是检查生产过程中有无添加甲醛次硫酸钠(俗称“吊白块”)和非食用添加剂及防腐剂超量情况;三是对出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重点检查有毒有害项目;四是按食品标签规定,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合格,重点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项目。
2.抓住流通环节,切断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途径。针对一些消费者食品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我市加强了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对在糖果、糕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一个、处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