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省属水电站移民遗留问题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的决议的通知

  (四)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据统计,16年共扶持移民兴建食水工程2167宗,解决了12万多人的饮水难问题;修建排灌渠道354.8多公里,陂头水圳1221座(条),改善移民农田灌溉面积4262公顷;修建公路2093多公里;架设和改造供电线路3696公里,使95%以上的移民用上了电,解决了照明难问题;新建和维修校舍300多宗、10万多平方米。扶持河源市新丰江、枫树坝“两缺”移民重新迁移安置55768人,改造危房27.3万平方米。有些市、县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移民发展空间狭窄问题。龙门县政府协调当地群众与移民联办果场,解决移民缺土地的问题,共帮助30个移民村民小组与当地群众联办果场60公顷。博罗县为解决部分移民村人均耕地不足0.5亩的问题,投入456万元,新征耕地725公顷,分配给人均不到0.5亩耕地的35个移民村,使6584个移民人均增加耕地0.16亩,实现了全县移民人均拥有半亩“保命田”。
  (五)积极调处移民与当地群众的关系,移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维护水库移民山地山林房产权属的若干规定》(粤府〔1989〕76号),及时做好移民与当地群众的山林土地权属等纠纷的调解处理工作。仅1997年以来,全省就调处与移民有关的山林土地纠纷43宗,归还移民山林土地130多公顷。由于各地及时调处移民的纠纷,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加上逐年扶持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促进了移民的稳定。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办理议案,省属水电站移民遗留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解决移民问题的工作压力仍然较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移民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仍很落后
  一是住房困难。大部分移民仍住在六七十年代搬迁时建的“跃进房”,目前已成为残危土坯房,约有80%的住房需拆建或改造。二是缺少土地。省属水电站移民人均耕地0.4亩,其中,人均不足半亩“保命田”(包括1亩旱地)有14.99万人,人均不足1亩山地的移民有16.08万人;三是生产生活用水难,缺水或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标准。需要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的移民有15.56万人;需要改善灌溉水利设施,改善抗旱抗涝条件的农田占移民耕地面积的51.3%。四是基础设施落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统计,省属水电站移民安置点未通车(机耕路)的有383个,未通电的有106个,收看不到电视的有552个,不通邮(讯)的有271个,分别占村民小组总数(1272个)的30%、8.3%、43.4%和21.3%。行政村未有医疗点的有273个,涉及16.48万人。
  (二)移民收入水平与当地农民相比差距较大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