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议案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移民工作
议案开始实施时,省政府分工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就负责组织实施议案。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秘书长任组长,议案主、会办部门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和成员,负责协调处理议案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朱森林、卢瑞华、王岐山、欧广源等省政府领导多次到新丰江等水库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解决水电站移民的问题。省政府先后于1992年和1998年两次召开全省移民工作会议,全面研究部署移民议案的实施工作。议案实施期间,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移民问题,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的通知》(粤府〔1992〕180号)和《关于调整省属七座水库利益分配和工作责任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2〕82号)等一系列文件,不断根据形势发展,提出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的新思路、新要求,制订新措施。各有关市、县政府都明确一位主要领导分管移民工作,积极组织解决安置在本地的省属水电站移民的遗留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
据统计,从1986年至2002年,省政府安排解决省属水电站移民问题资金共计12.3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移民发展经济,改造住房,解决食水困难,修建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其中,省政府从1995年开始,至2002年,共拨出专项资金4.8亿元,扶持新丰江、枫树坝、南水水库“两缺”移民和库区“淹田不淹屋”贫困农民改造住房和发展经济,受益人口97万人。为了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省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先后制定了《移民经费使用规定》、《移民经费使用实施细则》、《乡镇移民经费管理制度》、《一户一卡一表管理制度》、《单项工程管理制度》、《广东省省属水电厂水库移民经费管理办法》等,对移民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投入比例、项目安排、审批程序、审计监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议案实施期间,对移民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省政府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有关市、县进行审计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这些做法,对移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较好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大力扶持发展经济,移民的收入有较大提高
各级政府及移民主管部门始终把扶持移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作为工作重点,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势态,大力扶持引导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的规模经济。16年来共扶持移民种植各种果树15524公顷、茶叶2411公顷、竹子8090公顷,造林55267公顷,其他经济作物7284公顷,挖鱼塘600公顷,养猪28万多头、牛2.6万头、三鸟385万只。河源新丰江库区已建立起3个连片的千亩笋竹基地和万亩茶叶基地,全市种有3亩以上水果或其他经济作物小庄园的移民达4000多户。新丰县马头镇科罗移民村,开发山坡地种果72公顷,人均1亩多,有的移民户仅种果一项每年就收入达3万多元。不少移民区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河源市库区利用水资源丰富的条件,建成小水电站26座,装机2.5万千瓦。惠州市移民村建厂房9万多平方米,办起“三来一补”加工厂342家,吸纳了3700多移民就业。为提高移民的种养技术,各级移民主管部门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种养技术培训班,请农科专家向移民讲授种养技术。近几年全省共举办此类培训班659期(次),参加培训移民9.2万人次。
随着生产发展,移民的收入逐年提高。据统计,2002年省属水电厂水库移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048元,比1986年的201元增长9.2倍。其中,河源市有省属水电站移民20.1万人,占省属5座水电站移民总数的三分之二。该市移民2002年人均纯收入2087元,比1986年的160元增长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