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区自然资源概况
项目区属温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5.1℃—9.8℃,年降雨量380—550毫米,年日照时数 2300—2800小时,全年无霜期130—190天,年内≥10℃的有效积温2900—4000℃。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间、河川、盆地交错,形成了适宜于各种小杂粮不同生理要求的独特气候、生态类型。现有耕地2184.8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3.9%,人均占有耕地3.83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8亩。项目区小杂粮种植面积900万亩、总产量81万吨,分别占全省小杂粮总面积、总产量的47.2%和42.7%,其中谷子、荞麦、燕麦、杂豆、马铃薯5种主要作物种植面积640.4万亩、总产66.7万吨,分别占全省5种作物总面积、总产量的58.5%和66.9%。项目区人均小杂粮纯收入1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
(三)项目区小杂粮生产及全省产业化开发现状
表2 东西两山主要小杂粮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万吨
┌───────┬─────┬───────┬─────┬───────┐
│ 项目│ 面积 │ 占全省 │ 产量 │ 占全省 │
│作物名称 │ │ 总面积% │ │ 总产量% │
├───────┼─────┼───────┼─────┼───────┤
│ 谷子 │ 168.5│ 46.1 │ 22.6 │ 46.9 │
├───────┼─────┼───────┼─────┼───────┤
│ 荞麦 │ 28.9 │ 74.6 │ 2.0 │ 86.9 │
├───────┼─────┼───────┼─────┼───────┤
│ 燕麦 │ 72.9 │ 78.5 │ 4.5 │ 89.7 │
├───────┼─────┼───────┼─────┼───────┤
│ 杂豆 │ 119.1│ 37.9 │ 6.9 │ 44.9 │
├───────┼─────┼───────┼─────┼───────┤
│ 马铃薯 │ 250.9│ 55.6 │ 30.7 │ 66.5 │
├───────┼─────┼───────┼─────┼───────┤
│ 总计 │ 640.3│ 292.7 │ 66.7 │ 6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