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中南部无公害果莱产业区建设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中南部无公害果菜产业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加快建设。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按照规划总要求,在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二)加速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要对现有的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重点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新品种应用技术及加工保鲜贮运技术。要积极引进、开发国内外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新农药、新材料、新设备,加快试验示范,搞好技术转化和储备。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研、教学、推广、民营组织、个人等多成份开展技术推广工作,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兴办科技型企业。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同时,要成立中南部无公害果莱产业区专家顾问组。
(三)健全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生产。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和地方标准,制定操作技术规程。要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农民开展无公害生产。要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开展果菜质量和安全抽检,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支持和鼓励无公害果菜产品的认证,加强对已经认证产品的管理。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在产区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培育市场体系,改善营销环境。要加快批发市场建设,改善交易手段,规范交易行为,并以批发市场为依托,建立完善的流通信息体系。要依托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大型超市和其它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无公害果莱流通销售体系,在批发市场设立专区,在大型超市设立专柜,实现优质优价,推动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的发展。
(五)强化项目管理,促进项目效益发挥。项目区内各市、县都要成立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门,协调工程项目资金投入、物资等各项工作。项目工程实行招标制,投资对象也要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扶优扶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管理推行报账制。项目管理实行跟踪监测评价制。通过科学的管理,确保工程项目有序实施,保质保量,如期发挥效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