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小杂粮产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荞麦是我省杂粮出口的大宗作物,但种植零星分散,项目区内规划建设的7个县中,面积最大的不到10万亩,最少的仅有2万多亩。二是商品量低,市场开拓不够。目前,我省杂粮的商品率只有10%。消费市场除传统的北方地区外,进入南方地区和出口国外很少,产品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三是产业化开发滞后。我省小杂粮大多以原粮或粗加工产品出售,精深加工产品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
二、建设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建设“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迫切需要。当前,人们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小杂粮以其特有的营养保健等功能倍受消费者青睐,消费呈增长之势。小杂粮的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多种营养成分,而且生产区域大多远离城市、工矿区和交通干道,水体、土壤和空气基本没有受到污染,生产中又极少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一种营养、保健、安全的无公害食品。
2、建设“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的需要。我省小杂粮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一直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入WTO后,随着国内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小杂粮产业领域,有利于提高小杂粮的市场竞争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小杂粮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真正使小杂粮这一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3、建设“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需要。东西两山属我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信息不畅,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较低,小杂粮广种薄收,效益较低,产业化开发滞后,许多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小杂粮产品尚未大规模开发。建设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走小杂粮产业扶贫之路,对加快本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可行性
一是小杂粮在农产品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际市场上小杂粮价格明显高于大宗粮食作物,每出口1吨小杂粮相当于出口2.5—4吨大宗粮食作物。小杂粮国际市场价格高出国内8—15倍,如小米国内价格为2.6元/公斤,而同期意大利市场售价却高达41.6—43.8元;花芸豆国内市场售价仅为4—5元/公斤,而意大利市场售价近50元,日本市场售价达100元。二是小杂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几年,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量的增加,小杂粮出口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省已在日本、韩国、美国、巴基斯坦、欧盟、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市场营销网点,全省小杂粮年出口高达3万吨。三是山西有着悠久的小杂粮种植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近几年,我省将优质杂粮品种与栽培技术组装配套进行大面积推广,小杂粮的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由解放初期的30—50公斤/亩增加到90公斤/亩左右。四是有较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区内拥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近300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200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近500名。这些科技人员是小杂粮产业化开发的技术保障。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优势和提高质量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化品种结构,建立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率,培育名牌产品;完善小杂粮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与检验监测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2003~2010年,东西两山优质杂粮产业区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按照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努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建立一批高标准的小杂粮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幅度提高小杂粮优质率、加工率、商品率,使小杂粮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分阶段目标任务:
2003年~2005年,启动良种工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龙头企业建设工程、综合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建立优质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园区,培养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并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到2005年,项目区优质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总产量110万吨,平均亩产100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小杂粮纯收入289元。
2003—2010年东西两山小杂粮发展目标
┌──────┬───┬───┬───┬───┬───┬─────┬─────┐
│ 年份 │面积 │总产量│平均 │优质率│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农民人均小│
│ │(万亩)│(万吨)│亩产 │(%) │(%) │ (%) │杂粮收入 │
│ │ │ │(公斤)│ │ │ │(元) │
├──────┼───┼───┼───┼───┼───┼─────┼─────┤
│1999—2001年│900 │90 │90 │40 │15 │10 │187 │
├──────┼───┼───┼───┼───┼───┼─────┼─────┤
│2005年 │1100 │110 │100 │85 │70 │40 │289 │
├──────┼───┼───┼───┼───┼───┼─────┼─────┤
│2010年 │1200 │168 │140 │90 │85 │60 │441 │
├──────┼───┼───┼───┼───┼───┼─────┼─────┤
│2010年比 │300 │78 │50 │ │ │ │254 │
│1999—2001年│ │ │ │ │ │ │ │
│增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