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到2010年粮食精加工率达到30%以上。
2.山茶油加工
油茶是我国少有的几个省份才能生长的油料植物,山茶油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常用食用木本植物油之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植物甾醇、脂肪酸。其中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为天然植物油之冠,比草本油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我区现有油茶面积600多万亩,发展山茶油精加工具有广阔的前景。
发展方向:通过发展山茶油的精加工,生产不同规格的高档烹油、色拉油、保健油制品及高级天然化妆品;从副产品中提取天然茶皂素、高蛋白饲料,提高毛茶油附加值。
重点布局:采取分散粗炼,集中精炼的模式,在桂中、桂北、桂东的三江、龙胜、融安、融水、恭城、钟山、富川、昭乎以及在桂西的凤山、东兰、巴马、凌云、田东、田阳、隆林、西林等县加强低产油茶的改造,发展优质油茶种植,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油茶种植和初加工基地;在南宁、柳州、贺州等主要城市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重组整合,建立山茶油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山茶油的深加工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在巴马、贺州建立2个油茶加工基地。抓好“金茶王”、“增年”、“莫老爷”等山茶油的品牌打造,增加山茶油的花色品种。此外,在防城港市扩大大海粮油公司的加工能力,将大海粮油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之一。
发展目标:建立优质稳定的油茶种植基地300万亩;建成一批技术含量较高,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油茶精加工企业。到2010年,精制茶油产量7.5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
(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1.淀粉加工
我区淀粉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大的木薯种植和木薯淀粉生产基地,木薯、淀粉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世界上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的产品超过2000种,许多是精细化工产品,以其为原料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不断涌现,发展木薯为主的淀粉加工及其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展方向:以发展木薯高档变性淀粉、高附加值酒精为主,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例如替代进口胍尔胶(石油钻探用)的缩水剂、医用淀粉、精细化工产品等,提高木薯产业的经济效益;板栗和薯类重点是开发淀粉、糕点等方便、营养保健食品,增加附加值。
重点布局:重点扶持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钦州新天德能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开发精深产品,使之成为木薯产业的大型龙头企业;适当发展武鸣、横县、扶绥、蒙山、崇左、马山、贺州等地的木薯淀粉加工业;扶持东兰、永福等地新建板栗深加工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发展目标;到2005年形成年产20万吨变性淀粉的生产规模;到2010年,木薯产业产值达到80~100亿元。
2.蚕丝加工
桑蚕是我区一个传统产业,我国加入 WTO后丝绸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宽,蚕桑产业布局西移为我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区桑树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蚕茧产量达5.6万吨,已成为全国主要的桑蚕基地之一,但加工水平低,只能生产原料丝,且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弱。
发展方向:引进新品种,建立优质桑蚕基地;加大现有缫丝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丝的优质品率;引进大型企业,加强丝绸、丝织品、成衣等蚕丝下游产品的开发,扩大和提升桑蚕业。
重点布局:按照适度分散缫丝,集中发展丝织的要求,在桑蚕主产地,重点支持鹿寨、合浦、蒙山、宜州、环江、宾阳、横县、上林、忻城、柳城等县市发展蚕丝加工;利用柳州、南宁、桂林市现有纺织力量和基础,引进技术和资本,改组改造,发展丝绸纺织工业。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合浦常乐茧丝绸一体化技改项目、蒙山县缫丝厂生丝及丝绸加工项目、鹿寨县洛江制丝厂丝织加工项目。
发展目标:建立100万亩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到2010年,形成“种桑——养蚕——缫丝——丝织品加工”较完整产业链,做大蚕产业。
3,其它土特产品加工
我区具有许多特色农业资源,有一批全国有名的土特产品,如剑麻、罗汉果、银杏、野生葡萄、山野蔬菜、八渡笋、苦丁茶、食用菌、马蹄、蛤蚧、蛇类、竹藤棕草编等土特产品,极具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各地可根据各自优势,从培育区域支柱产业考虑,选择发展。
发展方向和重点布局:
——桂北罗汉果、银杏加工业。重点依托桂林莱茵、桂林实力等骨干企业,开发罗汉果、银杏等药用及保健系列产品。
——桂南剑麻加工业。剑麻是广西的一大特色产品,我区的剑麻产量约占全国的50%,剑麻制品畅销国内外,是世界剑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竞争力,应加快发展。重点支持广西剑麻集团、扶绥剑麻工业园扩大生产能力,发展高档精细剑麻制品,培植著名品牌。
——桂西北特色酒业。扶持永福、罗城、都安以山野葡萄为原料的制酒企业,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品牌效应,增加市场份额;整合现有的果酒、糯米酒、动植物保健酒加工资源,创建品牌。
——桂西北山野蔬菜深加工。充分利用丰富的八渡笋、魔芋、食用菌、野生蔬菜资源,采用保鲜、冻干等新技术,提高干制品的品质,创建自有知名品牌。
——桂西南及桂东苦丁茶、高档茶叶加工。积极发展无公害有机茶叶,发挥区位特色优势,全面提高茶叶生产和质量水平,加强昭平将军峰茶、桂平西山茶、凌云毛尖茶、大新苦丁茶、横县茉莉花茶等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桂东南竹藤棕草编加工。重点对博白、浦北等县的竹藤棕草编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提高实力,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行业专业协会在共同对外、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桂西保健长寿食品加工。巴马、凤山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国际有名的长寿之乡,初步形成了系列长寿食品,支持现有企业引进现代技术工艺改造民族传统加工工艺,开拓国外市场,创建品牌。
——油桐加工。支持桂西和桂北等山区扩大油桐种植,加强对低产油桐林的改造;支持百色、天峨、融安等桐油加工企业,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展深加工。
五、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及政策
(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冲破扩大开放的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束缚,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选择,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要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竞争环境。民营企业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贷款贴息和土地使用等方面,应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租赁、承包、兼并、参股、控股、收购、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转制、重组,引导转制、重组后的企业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
要严格依法行政,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收费事项,禁止乱收费,不得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设收费项目。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不属于国家明文规定的审批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改革审批方式,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对企业自主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大力改进政府服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建立行政公示制、审批时限制、主办部门负责制、行政审批投诉和质询制及外来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
(二)加强规划指导和协调,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各地要重视规划工作,根据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在产业发展上要处理好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关系,初加工普及,深加工集约,使初加工和深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在区域布局上要处理好大中小企业的关系,合理布局区、市、县、乡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周边主要布局大型的加工企业,县(市)所在地主要布局具有比较优势、地方特色、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乡镇主要发展农产品的初加工。在行业布局方面,重点行业要建立起若干个覆盖面广、起到行业支撑作用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各地的主导产品都要培育1—2个加工重点龙头企业。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好项目的实施
自治区每年要重点推出一批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组织招商。各市县也要重点抓一批带动当地发展的重大项目对外招商。要建立区、市、县三级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招商网,完备项目前期工作,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实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对招商成功的项目,要关注并协调解决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引进的项目建得成、留得住、办得好。要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引资者给予奖励。要分层次认真抓好项目的实施,自治区主要抓对全局有重要影响、规模大、带动面广的重点项目,市、县主要抓对当地有重要影响、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有特色的重点项目。建立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制度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合理布局,抓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