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一)果蔬加工业
  我区水果种植面积1650万亩,年产量400多万吨,名列全国第五位,是我国南亚热带水果重要产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成为我国南方重要蔬菜生产基地。但果蔬以鲜销为主,绝大部分未经清洗、分级就投放市场。保鲜和加工更加薄弱,加工率低于8%,加工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品牌缺乏,多为传统干品加工,同时缺乏加工专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有机果蔬和绿色果蔬加工,首先搞好蔬菜、水果的储藏、保鲜、分级、包装的初加工,努力开发水果生物保鲜技术和惰性气体保鲜技术,提高果蔬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腊、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快产地贮藏库和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城市中心区域布局建立以果蔬为主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其与之配套的质量检测体系;适应市场需要大力发展果蔬深加工,重点发展果汁、果酱、果粉、果酒、罐头和果蔬萃取保健食品等产品,特别是大力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果蔬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加强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高档食用菌种、培养材料的研发,发展有广西特色的高档食用菌加工系列产品。在保鲜技术、果蔬加工新产品开发、创品牌方面有新突破。
  重点布局:保鲜加工方面,在蔬菜水果生产销售集散中心的南宁、桂林、百色、贺州、玉林、钦州、梧州等市布局建设果蔬清洗、分级、包装、冷藏的大型配送加工中心。果蔬深加工方面,在柑橙优势产区桂林布局大型柑橙果汁和罐头加工企业,在芒果优势产区百色布局大型芒果果汁加工企业;在沿海和南宁市、梧州市、桂林市、贺州市、玉林市以及有条件的地方布局速冻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在北海、桂林、柳州等地布局果蔬萃取保健食品加工企业;在桂林、玉林、贺州、南宁等地布局果蔬罐头加工企业;对现有的果汁、罐头、果酱、蜜饯、果酒、果干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水平;鼓励发展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蔬菜加工。
  重点项目:桂林汇源恭城果汁加工项目、百色右江河谷芒果果汁加工项目、农垦源头10万吨柑桔采后处理加工项目、桂林莱茵和桂林天然实力罗汉果深加工项目、北海中促合资大型综合性果蔬深加工项目、南宁、桂林、百色、贺州、玉林、钦州、梧州等七座大型果蔬保鲜加工配送加工中心。
  发展目标:到2005年,主要水果基地初步建立起水果加工体系,在重点地区初步建成果蔬清洗、分级、包装、冷藏、配送加工中心,果蔬产品的加工率提高到15%。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保鲜和果汁加工为主的果蔬加工体系,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建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2~3个,果蔬产品的加工率达到40%以上。
  (二)蔗糖加工业(蔗糖加工业专项规划另行编制)
  蔗糖生产是我区传统支柱产业,已形成日榨能力30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量50%以上,增加值占全区工业1/10,利税占全区工业的15%。我区制糖成本是全国最低的,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全区有56个县种蔗,涉及农村人口1200万人,并形成以蔗渣造纸、蔗蜜制酒精为主的综合利用,但是糖产品单一,综合利用率仅为10%,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建立稳定糖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大力推进“两步法”制糖生产,提高精制糖的比重,拓展糖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开发利用,发展低聚果糖等糖的深加工产品或糖的二次转化,大幅度提高糖蜜、蔗渣、滤泥的综合利用水平。
  重点布局:支持南糖、贵糖、凤糖、迁糖、农垦糖业等重点企业集团以“二步”制糖法为重点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其中:布局在农垦集团柳州新兴糖厂30万吨精制糖项目、凤山糖业集团20万吨精制糖项目;支持贵糖、南糖、迁糖纸浆、纸在原有的15万吨基础上扩建至30万吨,在桂中、桂西南新建2—3个10万吨以上规模的蔗渣制纸浆厂;在崇左市建设异麦酮糖项目。
  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把我区作为全国食糖主产基地的要求,糖产量稳定在全国总产的50%以上,原糖占食糖总产量的30%,精制糖占20—25%,十分之一糖进行二次转化成低聚糖,蔗渣制浆造纸60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30%以上。到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利税22亿元。
  (三)现代中药加工业
  我区中医药资源丰富,有动植物原生药4000余种,居全国第二位,地产药材120余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中医药主产区之一。目前中草药加工生产已初具规模,北海北生药业、桂林集琦已上市,中成药产值超亿元的有4个品种,西瓜霜、三金片、金嗓子喉宝、岩黄连注射液等一批优秀品牌已形成。但产品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等制约了中草药加工业的发展。
  发展方向:立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支持现有的中成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建立大型医药企业和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南药”品牌;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三木药材”、岩黄连、银杏、田七、金银花、鸡骨草、血藤、玉桂、八角等特色中药材的开发,突出抓好桂林三金药业等14家重点制药企业的产品系列开发,不断创新有特色的中成药、海洋生物药品,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
  重点布局:重点培育扶持一批中医药企业集团,发展以广西中医学院百年乐制药、桂西制药、桂林集琦、桂林三金、桂林天河、桂林南方、柳州花红药业、柳州日田、北海北生药业、河丰药业、玉林制药、梧州制药、贺州灵峰、广西半宙等为重点的中成药加工支柱企业,继续扶持玉林市中药材批发市场建设,建成我区现代中药配送中心;建设好一批中草药GAP种植基地。
  发展目标:到200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5亿元,比2001年翻一番,单一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3个,形成桂林三金、桂林集琦、柳州花红、玉林制药、河丰药业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到201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单一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6个。
  (四)畜禽产品加工业
  我区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29.35万吨,水牛奶业别具特色,成为畜牧业发展新的亮点。但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畜禽加工非常薄弱,肉类加工率不到5%,加工以鲜销为主,缺乏规模生产和具有品牌效应的大型骨干企业。肉类加工严重滞后于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的要求,奶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畜禽副产品加工也较落后,加工水平低且分散,质量和品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展方向:重点抓好肉类、奶制品特别是水牛奶的加工。肉类加工要进一步向机械化屠宰、加工与冷藏相结合、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解决好冷藏运输配送等薄弱环节,引导鲜肉加工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重点抓好生猪(香猪)、家禽、肉牛、山羊等肉类加工制品,注重特色产品如鹅肥肝等的深度开发;奶制品业的发展要依托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建立水牛奶等优质奶源基地,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以品牌促进奶业发展。要搞好畜禽的皮革、羽绒、肠衣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适合加工业需要的养殖基地,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重点布局: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对现有的肉联厂、冷冻厂和龙头企业进行改造和重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肉猪加工重点在桂林、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南宁各布局能力为100万头的综合加工基地,重点项目:桂林福润、博白正宇、贵港扬翔和农垦集团肉猪综合加工厂;在肉牛主产区重点建设宜州市高档分割牛肉基地、梧州以蛋白肠衣生产为龙头的肉牛综合加工项目,扶持发展龙胜、资源、来宾等市县的肉牛加工;在山羊主产区的桂西重点建设马山肉羊综合加工项目;在传统特色畜禽加工方面重点发展环江和巴马香猪、梧州腊味、荔浦芋扣、合浦鹅肥肝等。扶持宾阳、玉林做大做强皮革加工业。奶业重点布局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重点扶持南宁皇氏乳业、南宁农垦完达山奶业、武宣水牛奶业、龙胜南山奶业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在灵山、扶绥、北流等县市发展奶水牛养殖并提高奶制品加工水平。
  发展目标:大幅度增加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和提高加工水平。到2005年畜禽产品加工率由4%提高到10%。到2010年,加工能力在现有水平基础上翻一番,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培育发展产值超5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畜禽产品加工率提高到20%,全面提升我区畜禽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五)水产品加工业
  我区江河密布,山塘水库繁多,北部湾海域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淡海水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区农业优势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水产品产量250万吨,加工量35万吨,加工率14%。目前,我区从加工的种类、品种、加工的深度以及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淡水产品加工刚刚起步,海水产品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冷冻、保鲜处理,深加工产品很少,发展潜力很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