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经过“八五”以来的发展,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涌现了南糖集团、凤糖集团、贵糖集团、东亚糖业集团、柳州卷烟厂、南宁卷烟厂、黑五类食品集团、梧州蛋白肠衣厂、梧州松脂厂、广西三威林产、广西高峰集团、柳江造纸厂、桂林三金药业、明阳生化集团等一批经济实力较强、装备较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2001年,全区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98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31.4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76.8%。其中超亿元的企业达63家。
  3.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名特优产品
  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名特优产品,获国家和自治区优质产品616项,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18项。榴花牌白砂糖、神冠牌蛋白肠衣、南方牌黑芝麻糊、都乐牌金嗓子喉宝、象山牌罐头、天保茴油、帆船牌松香等产品享誉国内外。
  4.成为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2001年,全区各类农产品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20多亿元,直接带动农户约132万户。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年新吸纳劳动力2.5万人,每年农村劳动力从中获得的劳务收入14亿元以上。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农产品加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
  ----农产品加工总体水平低。除了糖和烟之外,我区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只有15%,全国平均水平为30%,而发达国家为90%;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为农业总产值的49.5%,而全国为80%,发达国家一般为农业总产值的 2—3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竞争力较弱,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大型企业不多,装备差,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名牌少,档次低,初级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
  ——科技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企业创新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总体上处于落后的水平。多数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攻关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弱。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缺少一批具备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
  ----投资不足,影响了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我区在财政方面、或是信贷、税收等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倾斜不够,社会资金向农产品加工业投资不够活跃,没有形成社会资本强有力地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使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宏观调控乏力,缺乏总体规划,支持政策不到位,还未形成良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和有效的管理体系。
  ——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兽药残留、土壤污染、畜禽疫病、使用违法禁用药物、添加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也影响了产品出口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利条件
  1.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广西南亚热带土地面积9万平方公里,占广西的38%,占全国的20%,气候资源、地理区位优越,发展亚热带农业原料的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区已成为全国甘蔗、南亚热带水果、蔬菜、木薯、畜禽、淡海水产、桑蚕、速生丰产林、松香、中药材、香料、油料、剑麻、烟草等农产品的优势产区和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蔗糖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水果总产量名列全国第五,龙眼、荔枝、菠萝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八角、茴油占80%,肉桂占5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八角、玉桂、茉莉花生产加工基地。随着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的普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区优势农产品将有大幅度地增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和优质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可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时,我区农产品加工也有一定基础,已有一大批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并具有一定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能力,也有了一批装备先进,技术含量高、经济实力雄厚、产品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2.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广阔。在过去的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以高速度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方便、安全、营养加工食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根据亚洲研究所的统计与预测,在过去的20年,我国食品和饮料业消费量年均增长22%,预计今后仍将以每年18%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乳制品年均增长12.4%,罐头食品年均增长12%,医药行业年均增长17%。我国是木材严重短缺的国家,预计2005年、2015年,木材缺口分别为6000~7000万立方米和14000~15000万立方米,人造纤维板缺口分别为400~500万立方米,林浆缺口400~500万立方米。未来10年,世界香料香精消费年均增长5~6%。上述产品市场的成长,非常有利于我区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抢得先机,就会扩大我区优势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立足优势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走农工科贸一体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到新的水平,逐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强省。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实行初加工与深加工相结合,初加工普及,深加工集约,避免一哄而起、低水平重复建设。
  2.坚持扩大开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项目业主、资金、技术和人才。
  3.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培育市场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按照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
  5.坚持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特别要培育具有战略性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与农产品加工业相适应的原料基地。
  6.坚持依靠技术和产品创新。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保护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传统工艺,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7.坚持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8.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把发展和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切实保护环境。
  (三)发展目标
  从2003年到2010年,要保持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快速的增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基本形成以水果、蔗糖、蔬菜、畜禽、水产品、烟草为主的食品工业、以林纸、林板、林化为主的林产工业以及现代中药加工等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骨干,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工科贸一体化的组织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外销为主导、内外贸结合、多渠道流通、多种交易方式相结合的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培育出一批大型骨干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实现专业化生产,合理分工协作,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到2005年,重点行业建立起若干个覆盖面广、起到行业支撑作用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起较完备的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623亿元,年均增长15.3%;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年均增长15%;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19%;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68万人,增加20万人。
  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年均增长17.2%;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年均增长17%,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1.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126万人,增加58万人。
  四、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方向与布局
  根据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现实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趋势,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及促进工业化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要求,今后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是果蔬、蔗糖、现代中药、畜禽、水产品、林产品、烟草、特色香料、粮食和山茶油、特色农产品等10类大宗农产品加工业。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巩固和提高、壮大现有的加工业水平,开发扶持一批有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大的支柱加工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