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探索社会公益性项目市场化建设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文化事业投入机制改革,加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力度。政府投资主要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供给,积极走文化产业的路子,增强演出、文化娱乐、广电传媒、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的投融资能力。
十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现有万州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和扩股方式组建重庆发展银行并争取国家批准。完成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工作。完成600个乡镇信用社转制为40个区县(自治县、市)信用社分支机构的工作,推进重庆市信用联社改制工作。
附件:2003年投融资体制改革任务责任分解表
附件: 2003年投融资体制改革任务责任分解表
┏━━━━━━━━┯━━━━━━━━━━━━┯━━━━━┯━━━━━━━━━━━━━━━┓
┃ 工作任务 │ 主要工作内容 │ 牵头部门 │ 协办部门 ┃
┠────────┼────────────┼─────┼───────────────┨
┃一、加快电力体制│1.逐步建立起竞争、开放 │ 市计委 │市建设投资公司、市电力公司、市┃
┃改革 │的区域电力市场。引进国家│ │级有关部门 ┃
┃ │大型发电企业,加快实施彭│ │ ┃
┃ │水电站、珞璜电厂三期、合│ │ ┃
┃ │川双槐电厂一期等大型电力│ │ ┃
┃ │设施建设 │ │ ┃
┃ ├────────────┼─────┼───────────────┨
┃ │2.以农村电网改造和县城 │ │市建设投资公司、市计委、市经 ┃
┃ │电网改造为契机,组建“一│ │委、市物价局、市电力公司、有关┃
┃ │县一公司”的县级配售电有│ │区县(自治县、市)政府 ┃
┃ │限责任公司,提高资产质 │ │ ┃
┃ │量、增强投融资能力 │ │ ┃
┠────────┼────────────┼─────┼───────────────┨
┃二、基本完成机场│与民航总局友好协商,完成│ 市计委 │市财政局、市开发投资公司、民航┃
┃属地化改革 │资产下放。按公司法规范组│ │重庆市管理局、有关政府投资主体┃
┃ │建机场公司 │ │ ┃
┠────────┼────────────┼─────┼───────────────┨
┃三、积极推进污水│1.完善、调整污水处理费 │ 市市政委 │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水务集团┃
┃、垃圾处理产业化│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机制和│ │ ┃
┃经营 │标准,提高收缴率 │ │ ┃
┃ ├────────────┼─────┼───────────────┨
┃ │2.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经营 │ 市计委 │市市政委、市建委、市财政局、有┃
┃ │权和所有权分离,积极探索│ │关政府投资主体 ┃
┃ │实施公用行业特许经营、承│ │ ┃
┃ │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等多种有│ │ ┃
┃ │效形式 │ │ ┃
┃ ├────────────┼─────┼───────────────┨
┃ │3.加快一批污水处理项 │市水务集团│市计委、市建委、市市政委、市财┃
┃ │目、净水管网工程和自来水│ │政局、有关区县(自治县、市)政┃
┃ │厂的建设进程 │ │府 ┃
┠────────┼────────────┼─────┼───────────────┨
┃四、研究形成我市│组建重庆市轨道交通投资 │ 市计委 │市财政局、市建委 ┃
┃轨道交通投融资方│(集团)公司 │ │ ┃
┃案,构建轨道交通│ │ │ ┃
┃投资主体 │ │ │ ┃
┠────────┼────────────┼─────┼───────────────┨
┃五、增强上市公司│1.争取在2003年内完成2户│市上市公司│市证管办、市经委、市计委、市财┃
┃融资能力,扩大企│及以上企业上市,策划4户 │资产重组领│政局、市级有关部门 ┃
┃业债券发行规模 │以上上市企业增资扩股,力│导小组办公│ ┃
┃ │争筹集20-30亿元资金 │室 │ ┃
┃ ├────────────┼─────┼───────────────┨
┃ │2.力争在2003年发行地方 │ 市计委 │市证管办 ┃
┃ │企业债券15-20亿元 │ │ ┃
┠────────┼────────────┼─────┼───────────────┨
┃六、继续做大做强│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市委企业工│市计委、市建委、各市级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主体 │ │委 │主体 ┃
┃ ├────────────┼─────┼───────────────┨
┃ │2.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经营 │ 市计委 │市级有关部门、各市级政府投资主┃
┃ │权和收益权有偿转让方式,│ │体 ┃
┃ │土地资本的运作,盘活存量│ │ ┃
┃ │资产,增强投资主体融资能│ │ ┃
┃ │力 │ │ ┃
┠────────┼────────────┼─────┼───────────────┨
┃七、加大国有大型│加快推进资产重组、破产兼│市委企业工│市经委、市商委 ┃
┃工业、商业集团改│并工作,增强企业信用,降│委 │ ┃
┃组改革力度 │低企业呆坏账率,改善企业│ │ ┃
┃ │资本结构,增强其投融资能│ │ ┃
┃ │力 │ │ ┃
┠────────┼────────────┼─────┼───────────────┨
┃八、提高贷款融资│1.协调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 市计委 │人行重庆营管部、开发银行重庆分┃
┃效率,进一步做大│申请银行贷款和授信的落实│ │行和各商业银行 ┃
┃银行贷款的总量 │工作 │ │ ┃
┃ ├────────────┼─────┼───────────────┨
┃ │2.进一步做大国家开发银 │开发银行重│市计委 ┃
┃ │行对我市贷款的总量。力争│庆分行 │ ┃
┃ │2003年开发行对我市的新增│ │ ┃
┃ │贷款总额达到70亿元以上 │ │ ┃
┃ ├────────────┼─────┼───────────────┨
┃ │3.按照《重庆市基础设施 │ 市计委 │各商业银行 ┃
┃ │项目收费权和收益权质押办│ │ ┃
┃ │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 │ ┃
┃ │146号)的规定,增强基础设│ │ ┃
┃ │施项目融资能力 │ │ ┃
┠────────┼────────────┼─────┼───────────────┨
┃九、积极稳妥发展│1.完善重庆市高新技术产 │ 市计委 │市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 ┃
┃各类融资担保主体│业化贷款风险担保资金管理│ │ ┃
┃ │中心的运作机制 │ │ ┃
┃ ├────────────┼─────┼───────────────┨
┃ │2.规范和发展为中小企业 │市中小企业│市计委 ┃
┃ │服务的融资担保主体 │局 │ ┃
┠────────┼────────────┼─────┼───────────────┨
┃十、积极推进社会│制定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市政府办公│市政府法制办、市计委、市经委、┃
┃信用体系的建设工│设实施意见,制定政府、企│厅 │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
┃作 │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国税局、市地税局、人行重庆营管┃
┃ │方案,制定《重庆市企业信│ │部 ┃
┃ │用征信和公布暂行办法》、│ │ ┃
┃ │《重庆市企业信用评级条 │ │ ┃
┃ │例》和《重庆市企业信用档│ │ ┃
┃ │案及查询管理暂行办法》,│ │ ┃
┃ │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 │ ┃
┃ │信息数据库,制定重庆市企│ │ ┃
┃ │业信用分类等级、评级指标│ │ ┃
┃ │和标准 │ │ ┃
┠────────┼────────────┼─────┼───────────────┨
┃十一、努力促进民│1.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 │ 市计委 │市经委、市财政局、人行重庆营管┃
┃间投资增长 │策 │ │部 ┃
┃ ├────────────┼─────┼───────────────┨
┃ │2.发布重点行业重点产业 │ 市经委 │市计委 ┃
┃ │投资导向目录 │ │ ┃
┃ ├────────────┼─────┼───────────────┨
┃ │3.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 │市政府办公│市物价局、市级有关部门、北部新┃
┃ │推行“阳光成本”制度 │厅 │区管委会 ┃
┃ ├────────────┼─────┼───────────────┨
┃ │4.促进各类型金融机构加 │市中小企业│人行重庆营管部、各商业银行、市┃
┃ │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局 │级有关部门 ┃
┃ │度 │ │ ┃
┠────────┼────────────┼─────┼───────────────┨
┃十二、规范政府投│1.出台重庆市政府投资项 │市政府法制│市计委 ┃
┃资项目管理,完善│目管理办法 │办 │ ┃
┃投资统计制度 │ │ │ ┃
┃ ├────────────┼─────┼───────────────┨
┃ │2.积极推进公益性项目建 │ 市计委 │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级有关部门┃
┃ │设管理代理制,继续试行项│ │和有关区县(自治县、市)政府 ┃
┃ │目总承包招投标制 │ │ ┃
┃ ├────────────┼─────┼───────────────┨
┃ │3.完善投资统计指标体 │ 市统计局 │市计委、市经委 ┃
┃ │系,逐步建立投资指数和投│ │ ┃
┃ │资者信心指数预警系统 │ │ ┃
┠────────┼────────────┼─────┼───────────────┨
┃十三、加快教育领│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 市教委 │市计委、市物价局 ┃
┃域的投融资体制改│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合理增│ │ ┃
┃革 │加学费在教育培养成本中的│ │ ┃
┃ │比例,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 │ ┃
┃ │办学,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 ┃
┠────────┼────────────┼─────┼───────────────┨
┃十四、探索社会公│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文化事│ 市计委 │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新闻┃
┃益性项目市场化建│业投入机制改革,加大公益│ │出版局、市体育局 ┃
┃设途径 │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力度,增│ │ ┃
┃ │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能力 │ │ ┃
┠────────┼────────────┼─────┼───────────────┨
┃十五、进一步深化│万州商业银行通过重组和扩│重庆银监局│市政府办公厅、市计委、人行重庆┃
┃金融体制改革 │股方式组建重庆发展银行并│ │营管部 ┃
┃ │争取国家批准;实现市商业│ │ ┃
┃ │银行增资扩股;推进重庆市│ │ ┃
┃ │信用联社改制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