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荐治疗方案
1、一般性治疗: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数病人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定期复查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心、肝、肾功能等。每天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
2、对症治疗:有发热超过38.5℃者,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作相应的处理。气促明显、轻度低氧血症者应尽早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儿童忌用阿司匹林,该药有可能引起Reye综合征。
3、治疗上早期选用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建议应用激素的指征为:①有严重中毒症状;②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应有规律使用,具体剂量根据病情来调整。儿童慎用。
5、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
6、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7、可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方式,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的宣传。在发病地区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使群众了解此病的特征与预防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教育群众户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
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医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结合前阶段的防治经验,特制定本指南。
1、基本要求
1.1 全体医护人要提高认识,特别是急诊、门诊工作人员,要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1.2 医院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病人诊室,诊室应通风良好。
1.3 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专门的留观室,专留观室须与其他留观室隔离。无特殊原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转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定点医院专门病房由感染(传染)科、呼吸科和ICU医护人员组成的联合救治小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