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强化静态交通管理。根据交通需求,结合主城区的客观实际,加强停车场(库)建设。对现有停车场(库)要进一步清理整治,加强管理,有条件的要努力建成“停车管理示范街”,做到停车有位、停车入位、停车有序,减少路面违章停车,确保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
(七)强化路面交通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城市交通勤务改革。要研究制定《城市交通勤务工作指导意见》,积极调整勤务布局,实施交通管理责任区勤务模式,合理配置警力,把警力投放到秩序混乱、违章突出、事故高发以及交通拥阻的路口、路段,形成控制重点、覆盖全面、管控有力的勤务管理格局。要充分发挥和完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功能,提高交通控制与勤务协调能力,建立科学、高效的交通管理指挥系统。要进一步明确岗位民警职责,加强民警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民警的管事率,确保路面交通秩序疏导、违章纠正、事故现场处理等,做到一警多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交通事故现场“快处”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后续工作,制定出台有关规定和程序,同时加强社会宣传,特别是要让广大驾驶员知晓“快处”有关程序和要求,发生一般车损交通事故后能主动快速撤除,确保交通事故现场“快处”工作真正快起来,减少人为交通堵塞。
(八)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为主题,组织开展“交通法规进万家”活动,积极深入地开展交通管理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经常性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增强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法制意识。要进一步发挥“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学校”的作用,把客运驾驶员、严重违章驾驶员、交通肇事驾驶员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牢固树立安全、文明的行车意识。要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对外网站,开展驾驶员网上交通安全学习。要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社区”建设指导意见》,充分依靠学校、街道、社区等,大力推进“交通安全学校”和“交通安全社区”建设,突出对行车、行人等交通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社区群众和进城务工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九)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公安部在我市开展机动车驾驶员违章信息异地交换平台系统试点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工作,狠抓软件安装、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保证试点进度,完成交通违章信息异地交换试点工作任务。继续抓好《全市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全市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系统》、《全市机动车驾驶员违章处罚与记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全国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开发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安交通管理公共网页,努力实现全市交通管理信息共享。努力做好前期工作,尽快建成可视化智能交通系统。要加大交通管理科技投入,增设红绿灯30组,“电子警察”50个,车辆流量检测点10个,电视监控点31个,扩建“122”交通事故报警系统,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