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失效]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任务目标和原则
  水管体制改革的任务目标:通过划分水管单位类别,明确水管单位性质,调整和规范水管单位管理、维护和经营关系,畅通经费来源渠道,推行管养分离,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初步建立起符合省情、水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水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水管单位的正常运转,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保证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研究水管体制改革涉及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又要考虑各地水管单位的特殊性。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在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的水库、河道、水闸、灌区、涝区、机电排灌工程和在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及其管理单位。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对本区域内水管体制改革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
  跨省的骨干水利工程原则上由流域机构负责管理;省内重要水利工程和受益及影响范围在两个市(地区)以上的水利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受益和影响范围在一个市(地区)范围内跨县(市、区)的水利工程,由市(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受益和影响范围在一个县(市、区)范围内的水利工程,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