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关于加强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工作的通知
(京卫疾控字[2003]100号)
各区县政府、卫生局、爱卫会办公室、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虫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夏秋季为高发季节,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猪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临床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易感者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乙脑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1000-2000,而无论是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多年以来,我市一直将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全市儿童(包括非本市户籍儿童)实行免费接种。1993年以来,全市儿童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保持在97%以上,发病率持续保持低水平。然而,乙脑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乙脑疫苗的接种覆盖率、人群免疫水平、媒介昆虫孳生的条件以及地理、气象都是乙脑的流行重要因素。近期,广东省发生了乙脑爆发疫情,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人群免疫水平低,加之目前广东省夏季气候温度高、湿度大,蚊虫密度增加,促成了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目前,正值乙脑的流行季节,必须高度警惕,严密注意疫情动态,做好防范准备,建立健全疫情网络,加强乙脑疫情监测和计划免疫工作。为了继续保持我市多年来乙脑的低发水平,防止乙脑疫情的爆发流行,现就当前我市乙脑防治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乙脑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识别能力
为了做到对乙脑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各区县卫生局要对临床医护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开展有关乙脑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乙脑病例的识别能力,不放过一例可疑病人。要对疑似病例及时做出鉴别诊断,对确诊乙脑患者转送传染病专科医院救治。
二、严格乙脑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
乙脑是国家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
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疑似病例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卡,乙脑流行季节应同时进行电话报告。为了及时控制疫情,从现在起,各医疗机构发现可疑乙脑病例后,要立即以电话方式向当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