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住重点,着重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库区有关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切实做好三峡工程成库蓄水到135米水位后崩滑体和库岸等突发地质灾害的专项防灾预案,建立快速指挥系统和快速处置队伍;二是要加强对移民迁建区609栋不安全房屋整改效果的监测工作;三是要对纳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近期治理的142个崩滑体、59段库岸以及108个专业监测点的专业监测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监测单位的协调与联系,密切配合,及时收集传递和发布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四是要对已经确定的1534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要落实乡镇长负责的群测群防行政责任制,每一个监测点都要落实监测人员和联络人员。
各专业监测单位和监测人员要按监测设计要求和灾情速报制度及时向区县(自治县、市)主管部门报告各监测点的监测成果,有重大险情要及时报告,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在接到险情报告后要及时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要将重大险情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五、广泛宣传,增强群众识灾防灾能力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既要做好已发现地质灾害点的预报预防工作,更要进一步加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群测群防工作,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特别是沿江和山地丘陵的农村地区是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力度,让百姓了解什么是地质灾害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发生灾害如何应急处理的知识。
六、加强调查,制定并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各级政府要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已掌握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和发育特征,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按照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和全面排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审查后发布实施。规划制定后,要严格按规划实施,规划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对规划方案确定的防治工程项目和工程,要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重点,及时组织进行勘察,逐步加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