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指导意见
(京教基[2003]29号)
各区县教委:
为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根据《
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现就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普及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简称“学科教学整合”)提出以下意见:
一、 充分认识“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科教学整合”要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并遵循学科教学规律进行多学科的教学改革。推进“学科教学整合”就是提倡并通过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广大干部、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为加快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发展到“学科教学整合”阶段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还必须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率较低;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亟待提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学科教学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及共享技术优势,在教学中实践“学科教学整合”,加快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和任务
从现在起,到2005年,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和任务:
--基本形成具有首都特色,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整合”概念体系、操作策略、教学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使用信息资源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鼓励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