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底,高标准完成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全市建成高质量的中小学信息资源库群;教育信息资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
三、措施和要求
(一)统筹规划,切实加强对资源建设工作的领导
市教委将成立“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建设评审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软件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依据教育部及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并颁布中小学信息资源建设相关规范和建设方案,建立教育信息资源评审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市中小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为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
各区县要建立行政牵头,教研、科研、信息部门分工合作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强对中小学信息资源建设的领导。要按照市教委颁布的资源建设相关规范,研究制定本区域中小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并报送市教委备案。
(二)整合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市教委将研究制定有关资源建设的政策、措施,吸引区县、社会各资源建设单位和个人积极提供教育信息资源内容,实现与北京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衔接。积极开展与其他省市地区的合作,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每一所中小学校都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各区县要组织所属中小学做好资源建设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对已有的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整理、加工,按照资源建设标准进行分类、编目并纳入全市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避免低效率、重复性的劳动,要充分考虑到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鼓励广大师生通过对各种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从而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要加强对各中小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内容的管理,从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把关,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
(三)加强应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应用效益
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应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要结合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开展。今后市级应用项目将以“特级教师网上备课”“研究性学习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工作为重点,特别加强郊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与研究,努力缩小地域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区县要认真调研,了解需求,依托骨干学校和教师,加强应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工作。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发引进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特色。要充分发挥教研、信息技术等部门的作用,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利用效率。